跟着才烁数码网一起了解下评测的信息,希望可以帮你解决你现在所苦恼的问题。

除了鲁大师,还有什么专业的验机测评软件吗

除了鲁大师,还有什么专业的验机测评软件吗

除了鲁大师,专业的验机测评软件还有:

1、《安兔兔评测》是一款专业的手机硬件检测、性能评估的软件,方便用户查看iOS设备的CPU、GPU、内存、屏幕等信息。

评测项目主要包括UX、CPU、GPU、RAM内存读写四个方面。能够准确的检测Android手机的游戏性能、内存读取性能以及综合性能,让用户更加清楚的了解手机的硬件性能情况。

2、《PCMark手机版》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性能和电池使用寿命进行基准测试。

了解用户的设备的性能,然后和最新机型进行对比。可测试设备的性能、电池续航能力,能看出设备在上网、看视频、处理文档、编辑照片等日常使用中的表现。它还会在测试期间给出CPU类型与频率、CPU占用率、温度、电池电量等信息,方便查看和揪出作弊行为。

3、《3DMark手机版》是一款支持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专业3D图形评测应用。可以测试硬件的CPU与GPU性能并与超过3000多款设备进行比较。

3DMark包含了多个基准测试,每一个都是为个别类型的硬件而设计的。3DMark会针对不同的硬件规格建议最适合的基准测试,用户只需要装载适合自己硬件规格的基准测试以节省存储空间。

4、《设备评测Vellamo》是一款来自高通的手机性能跑分应用。它可以让用户对手机浏览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像Java脚本性能、渲染、联网和用户界面等。

还能对手机CPU核心的协同运作能力,单核心CPU子系统性能,3D图形,视频性能以及内存读/写和峰值带宽性能等等进行测试评分。还可以将该分数上传并与其他设备的分数进行比较。

5、《CPU-Z》是一款免费的Android手机硬件检测识别软件。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手机:SOC的名称,架构,核心数量,GPU名称等。手机系统信息,手机名称,安卓版本号,屏幕分辨率,RAM等。电池信息,剩余电量,电量来源,温度等,手机传感器信息。

全幅性价比之王 尼康24-85mm ED VR评测

【IT168 评测】2012年6月,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这款FX格式变焦头是伴随着万元内全幅机D600的传言一起到来的,这无疑掀起了摄影界新的一轮“腥风血雨”。

这款镜头现阶段大陆行货的报价在三千五左右,因为其刚上市不久,根据市场规律来看,还是有很大的降价空间的。相对不是很高价位的FX变焦镜头的出现被很多网友认为是全画幅数码单反低价化、平民化的预兆。也有人觉得如此廉价的全幅镜头素质必然不敢恭维,配不上全幅机器,是尼康市场定位的一大失误。究竟哪种猜测才是对的?在时间给我们真正的答案以前,我们能做的只是怀揣兴奋的等待。等待之余,不妨请大家跟随笔者的评测先来全面了解下这款镜头吧。

外观小巧、防尘设计,但塑料感强、手感一般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这款镜头是兼容FX格式的,这个焦段在全幅机身上可以说是一款既有广角又有长焦的实用挂机镜头。放在APS-C上的等效焦距是36-127mm,很尴尬的焦段。那么显然,这款镜头就是专门为全画幅用户定制的。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外观

这支24-85镜头采用了轻便和紧凑的外形设计,重量仅约465g,在24mm广角端时只有82mm长的镜身加上轻巧的重量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挂机头。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配D800装机图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拥有72mm的口径,“眼睛”不大不小不算亮骚,但也不会太掉份儿。接上全幅机身D800,看上去竟然有种出乎意料的和谐。不过在笔者端起相机的时候发现465g的重量配D800上还是显得单薄了点。毕竟镜头为了降低成本,在用料上还是跟顶级镜头有不少的差距,塑料感还是很强的。机身耐用性跟牢固性可能有所欠缺,但是便携性却增加了很多。这某种程度上为很多诟病顶级变焦镜头重量的摄影爱好者们带来了福音。

▲广角/长焦状态长度对比图

尼康24-85采用了伸缩式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能极大的减少了镜头收缩时的长度,但相对来说容易落灰,大家在使用时需要比较小心。此外,对焦环前置的设计让实际拍摄中的变焦变得更加顺手。不过让笔者想吐槽的是这款镜头的变焦环阻尼较大,使用起来非常生涩(也有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总体说来较短的镜身跟阻尼较大的变焦环令这个镜头在拍摄时的变焦手感欠佳。虽然这支新镜头没有配备变焦环锁,但较大的阻尼使得镜筒长度在非拍摄状态下也不会因为自重而发生改变,这也算是赛翁失马吧。

▲防尘皮圈

值得注意的是,镜头后部设计有一个皮圈。很多人选择单反就是为了体验拆卸、互换镜头的乐趣。因为镜头要经常从机身上拆卸,后镜与机身的接口处很容易进灰。这个皮圈设计能很好的起到防尘作用。

外观小结:24-85焦段很实用,72mmd的口径配UV也不会太贵。虽然塑料感很强但贵在够轻便。细节设计很贴心,但是变焦环的阻尼过大。整体上来说外观紧凑,携带起来轻巧便携但使用手感一般。

历代版本回顾

24-85这个焦段应该说是非常常见了,这并非N家第一款24-85,其实在它之前,就已经有两款24-85发布过了。不妨让我们通过基本数据来了解下他们各自的特性吧。

历代同焦段镜头盘点

"镜头型号

AF-S 24-85mm f/3.5-4.5G ED VR

AF-S 24-85mm f/3.5-4.5G IF-ED

AF-S 24-85mm f/2.8-4 G IF

发布时间

2012年6月

2002年2月

2000年10月

最大光圈

f/3.5-4.5

f/2.8-4

镜片构成

16/11(1片ED 3片非球面)

15/12(1片ED 1片非球面)

15/11(2片非球面)

光圈叶片

7(圆形)

7

9

最近对焦距离

38cm

50cm(微距模式21cm)

滤镜尺寸

72mm

67mm

72mm

广角端长度

82mm

72.5mm

82.5mm

重量

465g

415g

545g

特殊功能

四档防抖,三脚架自动检测

微距

比起它的上一代产品,AF-S 24-85mm f/3.5-4.5G ED VR进步明显,除了用料跟设计上有了很大的优化以外,最吸引人的改进就是加入了四档防抖功能跟自动三脚架检测。然而比起第一代的24-85在光圈、微距上要略逊。不过其第一代产品已经很老了,结构光学结构跟镀膜上要比现在差很多,也没有防抖等功能,并且一代产品现在的最低报价也超过了四千,相比较而言还是新一代的24-85更具有性价比。

参数小结:N家显然在24-85这个焦段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基础,这令我们更加期待,新款24-85能带给我们的什么样的惊喜?不妨让我们开始画质上的评测吧!

${PageNumber}

分辨率数据不错,其实一般

选择镜头,相信大多数人首先关注的就是该镜头的分辨率如何。毕竟分辨率是画质的最基本的属性。

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机身像素跟成像素质的提升已经不能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了,这样一个大前提加上这是一款定制给全幅相机的镜头,我们有理由质疑它的分辨率能否满足全幅相机的要求。为此,笔者选择了目前全幅单反中的像素之王D800为这款镜头做出了分辨率测试。

在分辨率测试中我们使用尼康D800搭载AF 24-85/3.5-4.5镜头拍摄ISO12233分辨率标板(4000线)各档光圈下的样本,并通过Imatest软件进行测试,最后得出广角跟长焦端各档光圈下的分辨率数值。测试结果如下:

▲广角分辨率

广角端整体表还是非常不错的。光圈全开时分辨率达到了2500线左右,收缩2-3档光圈至F8则达到最优分辨率4000线。如果要使用广角端拍摄风光照片时,推荐大家使用F8左右的光圈以获得更多的细节。

▲长焦分辨率

长焦端相对广角端要“肉一点”,但是整体水平也是不错的。最大光圈下也能超越2500线,相信长焦最大光圈人像除了能虚化背影以外,还能获得很好的锐度。最高分辨率依旧出现在最大光圈收缩两档后的光圈段。如果对背景虚化没有要求,长焦时使用F11拍摄能获得最佳的细节。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尼康24-85这样一只三千五百元价位的廉价镜头而言,其分辨率是相当不错的,Imatest测试的最高值超过了四千。不过笔者想说的是,实际上这款镜头的分辨率可能也就是一般水准。因为在评测中使用了D800这款顶级像素的机身,D800完全发挥了镜头的性能还有富余。在此笔者想稍微给大家参考一下的就是D800搭载尼康50mm F1.4G可以测试最高值可以超过五千,而50 1.4G却还不是尼康官方推荐的D800最佳搭配镜头。由此可见,这款镜头如果是放在一些低像素机身上,表现可能也就是乏善可陈。

畸变控制有待加强

畸变对于大变焦倍数镜头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是为什么顶级变焦头都是把变焦倍数控制在三倍以内的原因。如果畸变太大,我们在使用广角近距拍摄时画面就容易出现桶形畸变,主要表现为画面中心向外凸;长焦端则会出现枕形畸变,表现为中心内凹。

这支镜头使用了三片非球面镜片控制畸变(要知道类似焦段的尼康24-70 F2.8镜皇也仅仅是三片非球面镜片而已),这让我们非常期待它的畸变控制。

在IT168评测室中,我们使用尼康D800搭配24-85拍摄畸变测试标版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

▲广角畸变测试图

▲长焦畸变测试图

实际测试以后笔者小小的失望了一下。大家从图中不难看出,广角端畸变相当严重。长焦85mm端的枕形畸变同样有点说不过去了,画面失真非常厉害。

▲广角实拍

▲长焦实拍

在实际拍摄中,这款镜头的畸变表现跟测试结果没有太大偏差。对于线条比较多的物体,边缘畸变非常严重,中心还勉强可以接受。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尼康粉,笔者实在不愿意用“惨不忍睹”这个词来形容心中爱慕已久的厂家。但是作为一个相机评测编辑,笔者还是想公允的评价一下:这款镜头的畸变还是比较严重的。建议大家在拍摄一些严谨题材的时候后使用该镜头畸变较小的中焦段进行拍摄或者尽量规避线条比较多的背景。

${PageNumber}

天然文艺小暗角,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对于任意一款号称“兼容FX格式”的镜头,四角失光肯定是必须测试的项目。

在IT168标准评测环境中,采用尼康D800机身,机身暗角校正关闭。分别在广角跟长焦端用各档光圈实拍进行镜头四角失光测试。

▲暗角测试对比图

测试结果表明,这款镜头的暗角还是非常明显的。大家可以从测试图中看出来,在实际使用中广角端最大光圈的暗角非常明显,当光圈缩到F5.6暗角明显减少;在长焦端,镜头同样存在失光现象,同样需要收缩光圈到F5.6才能明显减少暗角。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年代,很多摄影师都会可以追暗角让照片显得充满文艺气息。而且就算不想要暗角,我们也可以通过机身的暗角校正或者是后期软件来修正四角失光现象。所以存在这种程度的暗角在笔者看来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站在科学的角度,从设计上来讲,四角失光是一个需要被克服的技术难点。

广角长焦,兼顾微距

尽管尼康24-85并不具备微距拍摄功能,但是如果有很好的放大倍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拍摄一些小品类的题材。

这款镜头的放大倍率为0.22倍,最近对焦距离为38cm,光从参数上来看它是具备一定的微距功能的。那么具体效果如何?不妨我们来看看最近对焦距离下的拍摄测试效果。

▲广角端最近对焦距离拍摄

可以看到广角端拍摄的画面由于细节过多很难抓住别人的眼球,而通过24mm的长焦端拍摄,我们可以将整个画面裁切到红框所示的区域:

▲长焦端最近对焦距离拍摄

通过长焦端拍摄的画面不仅简单利落,这个焦段F4.5的光圈下,背景虚化的效果也更好了。因此我们还可以使用尼康这款24-85拍摄一些静物、微距类的小品题材,只要不是有专业微距要求的职业摄影师发烧友,拥有这款镜头以后完全可以减少购买专用微距头的开支。

${PageNumber}

抗眩光不错

除了畸变失光以外,眩光也是镜头固有的特点之一,这主要还是由于单反镜头镜片数量较多决定的。一般说来在逆光拍摄的时候,眩光的产生对画面会有一定的干扰。

这款镜头使用的是尼康超级综合涂层,可以提供不错的画面表现,但是跟顶级涂层还是有差距的,这一点从镜头面对1500w白炽灯的抗眩光测试中也能看出端倪。

▲抗眩光测试

从测试来看这款镜头的逆光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明显的雾化跟鬼影,不过有时候拍摄风光或者小清新人像,逆光出来的眩光效果反而能够增加照片的韵味。不过这需要眩光好看才行,对光晕的角度、大小都有着太高的要求,前期想刻意拍摄基本不可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尽量避免眩光更好。

紫边控制非常不错

很多镜头在大光比环境下拍摄,画面明暗交界处会出现刺眼的紫边现象。难看的紫边显然会直接影响画面质量。那么这款镜头的紫边抑制如何呢?不妨让我们实际感受下。

采用85mm端,分别用各档光圈进行拍摄,然后对画面红框部分进行100%取样。

▲紫边测试图

从测试结果不难发现,24-85的紫边抑制还是非常不错的。纵观画面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紫边,画面放大到100%在明暗交界处会有轻微的紫边现象,光圈缩到F11紫边会有些微改善,但是依旧存在。整体说来,这是一款可以在大光比环境中大胆使用的镜头。

焦外效果

AF-S 24-85mm f/3.5-4.5G ED VR有着七片圆形的光圈叶片,理论上应该能获得非常圆润柔和的焦外效果。然而笔者跟绝大多数读者朋友们一样,也不相信或者说讨厌“理论上”这三个字,并且坚信“理论”就是“不现实”的同义词。于是乎便有了如下实拍测试。

▲焦外测试

在广角端最大光圈时,背景能够实现一定的虚化效果,但不是很明显,毕竟没有大光圈。焦外过渡相对比较自然柔和的,没有明显的二线性。

在长焦端,虽然最大光圈只有F4.5,但是较长的焦段一样营造了浅景深效果。可以拍摄出不错的背景虚化作品,用于人像再合适不过了。同样,焦外相对还是比较圆润好看的,没有明显的二线性。

总的来说这款镜头的焦外还是相当圆润的,只不过没有大光圈确实是一个硬伤,浅景深效果只能靠长焦来实现。

${PageNumber}

"超强的四档镜头防抖

镜头防抖功能往往能为用户争取更低的快门,使得用户即便是弱光下也能用慢速快门拍出清晰的照片而不用提高ISO牺牲画质。24-85搭载了尼康二代镜头防抖技术,理论上能够降低四档快门。

采用最长焦端85mm,理论安全快门1/85s,那降低四档以后应该可以实现手持1/5s左右也能获取相对清晰画面的效果。对此,笔者采用D800机身,分别关闭、开启VR对同一场景进行手持拍摄然后画面的100%截图进行对比。

▲85mm画面100%截取图

从样片截取对比图中不难防线四档防抖名副其实。即便是1/6S这样的极端快门,手持也能获得比较清晰的画面。建议大家要充分利用这款镜头强大的防抖功能。

便利的自动三脚架检测

一般说来镜头防抖技术是通过镜头寻找抖动然后向抖动方向做出补偿来实现的。现在普遍被大众认可的一点就是知果镜头防抖功能没有发现抖动,镜头寻找抖动本身会导致微小的抖动。所以很多时候把开启防抖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拍摄反而不如同快门下开启了防抖功能的手持稳定。 所以一般说来在三脚架上拍摄是要关闭镜头的VR功能的。

鉴于很多摄影师在上三脚架的时候都会忘记关闭VR这一点(不管你忘没忘,我反正每次都忘),尼康在此款镜头上加入了自动三脚架检测功能。即便不关闭VR,镜头也能自动检测出来避免不必要的抖动。

不妨让我们观察下把相机架上架子,在85mm焦段,分别开启/关闭VR功能时同快门下样片的100%截图对比效果。

▲自动三脚架检测测试图

通过上图,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两者清晰度的区别,由此可见尼康此款镜头搭载的自动三脚架检测功能还是相当有效果的。

${PageNumber}

"实拍样片

▲人像 感光度:ISO 100 焦距:85mm 光圈:F4.5 快门:1/800s

▲微距 感光度:ISO 400 焦距:85mm 光圈:F4.5 快门:1/16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焦距:85mm 光圈:F4.5快门:1/20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 焦距:52mm 光圈:F4.5 快门:1/2000s

▲人像 感光度:ISO 400 焦距:24mm 光圈:F3.5 快门:1/160s

▲微距 感光度:ISO 400 焦距:85mm 光圈:F4.5快门:1/16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 焦距:36mm 光圈:F4.5 快门:1/320s

▲风光 感光度:ISO 100 焦距:24mm 光圈:F11 快门:1/10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焦距:85mm 光圈:F4.5 快门:1/80s

${PageNumber}

"编辑总评:全幅性价比之王

出色的硬件配置跟成熟的技术基础造就了24-85不错的光学素质。总的说来这款镜头除了畸变大了点以外,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是中上水准的。目前这款镜头刚上市不久,大陆行货的报价是3500左右,那么这就意味着再过一段时间港货的价格可能只有三千出头。除了“性价比”笔者实在想不到别的词来形容了。

然而有趣的是,价格便宜本是镜头的一个优势,可是在这款镜头身上却出现了一个争议——三千元的全画幅镜头,太磕碜了点吧?

虽然一直有风声说N家最近要推出万元以内的全幅单反D600,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最新的全幅机器是价格两万多的D800或者是更贵的D4,即便是便宜的前代产品D700价格也是远超一万元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都不顾其素质如何,仅仅觉得在万元的全幅机上装一个小几千价位的镜头太不专业、太掉份就舍弃了这个镜头,实在叫人啼笑皆非。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款镜头配D800乃至D4这样的主力机型会拉低机身的表现。或者这么说吧,这个价格跟光学素质的镜头完全就是为即将推出的万元以内廉价全幅相机D600量身打造的。说到这里,其实对这款镜头争议的核心要素已经凸显出来了——买全画幅单反的都是对镜头素质有着超高要求的职业摄影师或者是不差钱的发烧友吗?如果是,那尼康对这款FX镜头乃至后期将推出的D600的市场定位肯定出现了问题;如果不是,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款镜头搭配D600将会受到非专业全幅玩家或者是暂时囊中羞涩的全幅摄影爱好者的热捧。

优缺点总结

相机型号优缺点总结

优点

1、体积小巧、携带便携

2、眩光跟紫边的控制不错

3、四档防抖跟自动三脚架检验非常实用

4、价格不贵(并且有降价空间)

"缺点

1、变焦环阻尼略大

2、 镜头塑料感明显

3、 长焦端枕形畸变明显

4、 没有大光圈

5、 锐度一般

购买建议

由于尼康 24-85mm F3.5-4.5 ED VR 是一只FX镜头,用于半幅机身就没有广角了。推荐全幅玩家购买作为日常居家或者旅行出游的挂机头使用。当然,不看重广角的半幅玩家购入此款镜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EVRI续航评测】同级别续航最长!零跑T03城市综合实测

零跑汽车曾在去年以一款两门四座轿跑零跑S01拉开了自己新能源领域的序幕,虽然它凭借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引发了热议,但就市场表现而言这车不算成功。如今,零跑决定从“头”做起,推出了一款更加大众化的微型代步车T03,新车拥有403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是同级别车型中最长的,并且还配有L2驾驶辅助系统,但售价区间仅为6.58-7.58万元,对于这个价位的车型来说算得上很有竞争力了。

■续航:EVRI城市工况下共行驶283.4公里,电池电量剩余3%

本次续航测试是从北京朝阳公园东七门出发,沿EVRI城市综合续航测试路线循环行驶,途经四环、朝阳北路、东六环、京平高速、机场高速。车上共两人,空调设为24度,风量三挡(共七挡),全程以标准模式(共经济、标准及运动三种)行驶,动能回收力度系统自动设为最弱(共有较弱、适中、较强三种)。

测试过程中,我们先将电池电量充满,此时表显续航里程为405公里,比官方给出的数据还要多出2公里。沿EVRI城市综合续航测试路线循环行驶两圈之后,我们继续绕四环行驶,待仪表盘不显示剩余续航里程后(此时表显续航在10公里以下),电池电量剩余3%,本次续航测试也到此结束,随后我们回到朝阳公园东七门快充桩进行充电。最终,本次测试的实际行驶里程共计283.4公里,行驶时间5小时14分钟,平均约为54.2公里/小时。

厂家宣称这是由于该车的剩余里程是系统基于车辆之前的行驶状况(电耗)所给出的估算值,所以表显续航会存在偏差的情况。

最初行驶的10公里零跑T03减少了23公里的表显续航里程,随后则趋于正常,每行驶10公里零跑T03的表显续航减少的公里数在14公里-17公里范围之内。在行驶到230公里之后,零跑T03每行驶10公里,减少的表显续航公里数在9公里-11公里范围之内,由于当时系统并未限制车辆的动力输出,可以说零跑T03最后的表现比较“持久”,这能为消费者在紧急情况下带来一定帮助。当行驶到283.4公里时,此时仪表盘不再显示剩余续航里程,电池电量剩余3%,我们也停止了本次续航测试。

从本次测试的结果来看,零跑T03的续航表现并不算出色,图表中小计里程+表显剩余里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等,最终的实测结果为283.4公里,与403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存在一定差距。

■充电实测:30 %~80 %快充仅需29分钟,略快于官方所提供的数据

此次充电实测的起始电量为3%,从开始到充满一共用时71分钟,其中3%-30 %的快充时间共计13分钟,30 %~80 %的快充时间共计29分钟,略快于官方所给出的30分钟。即便在电池电量较低、应急充电的情况下,零跑T03也可以快速的进行补能,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行车需求。

而电池电量由80%-100%的充电相比前段有所下降,共计用时29分钟。这主要是由于系统为避免电池出现过充现象,电池管理系统会主动降低充电功率,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L2级辅助驾驶系统:目前仅有提醒功能,9月份OTA后才会开放

出于成本原因,市面上在售的微型纯电车中只有零跑T03和宝骏E300/E300 Plus搭载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而零跑T03采用了由3摄像头+1毫米波雷达+11超声波雷达所组成的硬件系统,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

功能方面,该车目前有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防碰撞预警、限速提醒等警示功能,车道偏离预警功能会在不打转向灯变道时发出“嗡嗡”的提示音,声音比较恼人,不过驾驶员可在中控屏内关闭此功能。防碰撞预警会在检测到车辆有碰撞危险时发出警报,提示音没有车道偏离的声音那么刺耳。疲劳驾驶提醒对于驾驶员状态的检测比较到位,一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等情况系统都会及时做出提示。而限速提醒则会在仪表盘上出现当前路段的限速标识。

■驾驶感受:动能回收逻辑还需改善,底盘舒适性表现不错

新车共有经济、标准和运动三种驾驶模式可供选择,三种模式下动力踏板的响应会依次提升,整体的动力表现还算不错。55千瓦的电机对于这样一台微型车来说也算够用了,城市道路下进行中低速超车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此外,零跑T03在经济和运动模式下均没有配备蠕行功能(松开加速踏板后电机会反拖至车辆停止),可能会让初次驾驶的用户可能会有所不适。不过零跑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该车的标准模式配备了蠕行功能,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微型代步车的调校取向基本都是偏向舒适,零跑T03的底盘表现也符合我的预期,当车辆行驶在坑洼路面时,底盘能够处理掉大多数颠簸,传到车内的感觉比较柔和。在经过减速带时,整体的滤振效果也算不错,虽然悬架会有一些多余的振动,但就这个价位的微型电动车来说,整体的表现还算不错。

■车机系统:零跑T03迎来首次OTA升级,解决传感器检测精度等问题

此次更新还针对人机交互、娱乐功能进行了升级,修复部分品牌手机提示“蓝牙未连接”问题及优化蓝牙铃声过大问题,并且还新增了顶灯5分钟延时熄灭功能,给予用户充足时间整理随身物品。系统的升级时间约半小时,但在升级过程中车辆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并且也不能充电。

在系统升级之后,邦老师在试驾过程中多次出现的胎压和轮胎传感器的故障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后并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新车还搭载了科大讯飞3.0语音系统,可实现对导航、空调、音乐等功能的直接控制,不过开启车窗这项基础功能系统却无法识别,实用性还有待提升。

■外观:整体风格时尚、精致,长度及高度相比同级车略有优势

车身尺寸方面,该车的长宽高分别为3620/1652/1577毫米,轴距为2400毫米。和同级车相比,零跑T03的车身长度及高度略有优势。

轮胎主打的风格是节能与舒适,其滚阻系数较低,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进而提升续航里程。

■内饰:设计风格简洁,做工用料符合该级别定位

用料方面,该车的中控台处均采用了硬质材料覆盖,符合这个级别车型的定位。不过其空调出风口处采用了镀铬装饰及亮黑色饰板,为内饰增加了一丝精致感。

零跑T03的座椅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看上去颇为运动,两侧的包裹性很好,并且座椅内部的填充物软硬适中,整体的乘坐舒适度不错。

■乘坐空间:车内头部空间充裕,后排腿部空间稍显局促

不过由于该车的方向盘不支持上下调节,加上整体坐姿偏高(即使座椅调至最低),个子高的人依然比较难找到合适的驾驶姿势,尤其是右腿膝盖部分会不太舒服。

■邦点评

虽然零跑T03在我们的EVRI城市实测中仅跑出了283.4公里的数据,实际的表现不算出色,不过由于该车的快充较快,可以使其进行快速补能,所以日常的行车需求基本都能满足。而零跑T03在内饰设计、空间表现和驾驶感受方面都达到了同级别主流水平,并且车机系统的功能及使用体验也比较出色,整体的产品力还算不错。

而零跑T03即将在9月份迎来OTA升级,届时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会正式开放,如果这套系统能拥有不错的使用体验,就可以大幅减缓驾驶者的疲劳,使其产品实力有所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VRI续航评测】同级别续航最长!零跑T03城市综合实测

零跑汽车曾在去年以一款两门四座轿跑零跑S01拉开了自己新能源领域的序幕,虽然它凭借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引发了热议,但就市场表现而言这车不算成功。如今,零跑决定从“头”做起,推出了一款更加大众化的微型代步车T03,新车拥有403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是同级别车型中最长的,并且还配有L2驾驶辅助系统,但售价区间仅为6.58-7.58万元,对于这个价位的车型来说算得上很有竞争力了。

■续航:EVRI城市工况下共行驶283.4公里,电池电量剩余3%

本次续航测试是从北京朝阳公园东七门出发,沿EVRI城市综合续航测试路线循环行驶,途经四环、朝阳北路、东六环、京平高速、机场高速。车上共两人,空调设为24度,风量三挡(共七挡),全程以标准模式(共经济、标准及运动三种)行驶,动能回收力度系统自动设为最弱(共有较弱、适中、较强三种)。

测试过程中,我们先将电池电量充满,此时表显续航里程为405公里,比官方给出的数据还要多出2公里。沿EVRI城市综合续航测试路线循环行驶两圈之后,我们继续绕四环行驶,待仪表盘不显示剩余续航里程后(此时表显续航在10公里以下),电池电量剩余3%,本次续航测试也到此结束,随后我们回到朝阳公园东七门快充桩进行充电。最终,本次测试的实际行驶里程共计283.4公里,行驶时间5小时14分钟,平均约为54.2公里/小时。

厂家宣称这是由于该车的剩余里程是系统基于车辆之前的行驶状况(电耗)所给出的估算值,所以表显续航会存在偏差的情况。

最初行驶的10公里零跑T03减少了23公里的表显续航里程,随后则趋于正常,每行驶10公里零跑T03的表显续航减少的公里数在14公里-17公里范围之内。在行驶到230公里之后,零跑T03每行驶10公里,减少的表显续航公里数在9公里-11公里范围之内,由于当时系统并未限制车辆的动力输出,可以说零跑T03最后的表现比较“持久”,这能为消费者在紧急情况下带来一定帮助。当行驶到283.4公里时,此时仪表盘不再显示剩余续航里程,电池电量剩余3%,我们也停止了本次续航测试。

从本次测试的结果来看,零跑T03的续航表现并不算出色,图表中小计里程+表显剩余里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等,最终的实测结果为283.4公里,与403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存在一定差距。

■充电实测:30 %~80 %快充仅需29分钟,略快于官方所提供的数据

此次充电实测的起始电量为3%,从开始到充满一共用时71分钟,其中3%-30 %的快充时间共计13分钟,30 %~80 %的快充时间共计29分钟,略快于官方所给出的30分钟。即便在电池电量较低、应急充电的情况下,零跑T03也可以快速的进行补能,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行车需求。

而电池电量由80%-100%的充电相比前段有所下降,共计用时29分钟。这主要是由于系统为避免电池出现过充现象,电池管理系统会主动降低充电功率,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L2级辅助驾驶系统:目前仅有提醒功能,9月份OTA后才会开放

出于成本原因,市面上在售的微型纯电车中只有零跑T03和宝骏E300/E300 Plus搭载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而零跑T03采用了由3摄像头+1毫米波雷达+11超声波雷达所组成的硬件系统,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

功能方面,该车目前有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防碰撞预警、限速提醒等警示功能,车道偏离预警功能会在不打转向灯变道时发出“嗡嗡”的提示音,声音比较恼人,不过驾驶员可在中控屏内关闭此功能。防碰撞预警会在检测到车辆有碰撞危险时发出警报,提示音没有车道偏离的声音那么刺耳。疲劳驾驶提醒对于驾驶员状态的检测比较到位,一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等情况系统都会及时做出提示。而限速提醒则会在仪表盘上出现当前路段的限速标识。

■驾驶感受:动能回收逻辑还需改善,底盘舒适性表现不错

新车共有经济、标准和运动三种驾驶模式可供选择,三种模式下动力踏板的响应会依次提升,整体的动力表现还算不错。55千瓦的电机对于这样一台微型车来说也算够用了,城市道路下进行中低速超车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此外,零跑T03在经济和运动模式下均没有配备蠕行功能(松开加速踏板后电机会反拖至车辆停止),可能会让初次驾驶的用户可能会有所不适。不过零跑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该车的标准模式配备了蠕行功能,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微型代步车的调校取向基本都是偏向舒适,零跑T03的底盘表现也符合我的预期,当车辆行驶在坑洼路面时,底盘能够处理掉大多数颠簸,传到车内的感觉比较柔和。在经过减速带时,整体的滤振效果也算不错,虽然悬架会有一些多余的振动,但就这个价位的微型电动车来说,整体的表现还算不错。

■车机系统:零跑T03迎来首次OTA升级,解决传感器检测精度等问题

此次更新还针对人机交互、娱乐功能进行了升级,修复部分品牌手机提示“蓝牙未连接”问题及优化蓝牙铃声过大问题,并且还新增了顶灯5分钟延时熄灭功能,给予用户充足时间整理随身物品。系统的升级时间约半小时,但在升级过程中车辆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并且也不能充电。

在系统升级之后,邦老师在试驾过程中多次出现的胎压和轮胎传感器的故障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后并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新车还搭载了科大讯飞3.0语音系统,可实现对导航、空调、音乐等功能的直接控制,不过开启车窗这项基础功能系统却无法识别,实用性还有待提升。

■外观:整体风格时尚、精致,长度及高度相比同级车略有优势

车身尺寸方面,该车的长宽高分别为3620/1652/1577毫米,轴距为2400毫米。和同级车相比,零跑T03的车身长度及高度略有优势。

轮胎主打的风格是节能与舒适,其滚阻系数较低,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进而提升续航里程。

■内饰:设计风格简洁,做工用料符合该级别定位

用料方面,该车的中控台处均采用了硬质材料覆盖,符合这个级别车型的定位。不过其空调出风口处采用了镀铬装饰及亮黑色饰板,为内饰增加了一丝精致感。

零跑T03的座椅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看上去颇为运动,两侧的包裹性很好,并且座椅内部的填充物软硬适中,整体的乘坐舒适度不错。

■乘坐空间:车内头部空间充裕,后排腿部空间稍显局促

不过由于该车的方向盘不支持上下调节,加上整体坐姿偏高(即使座椅调至最低),个子高的人依然比较难找到合适的驾驶姿势,尤其是右腿膝盖部分会不太舒服。

■邦点评

虽然零跑T03在我们的EVRI城市实测中仅跑出了283.4公里的数据,实际的表现不算出色,不过由于该车的快充较快,可以使其进行快速补能,所以日常的行车需求基本都能满足。而零跑T03在内饰设计、空间表现和驾驶感受方面都达到了同级别主流水平,并且车机系统的功能及使用体验也比较出色,整体的产品力还算不错。

而零跑T03即将在9月份迎来OTA升级,届时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会正式开放,如果这套系统能拥有不错的使用体验,就可以大幅减缓驾驶者的疲劳,使其产品实力有所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坚果R1评测:一款不会让你失望的旗舰机

【IT168 评测】在过去两年,当小米、华为已经在争顶消费升级的品牌天花板时,锤子科技却只能靠着坚果Pro系列这样的中端产品,努力地捱过自己的严冬。而罗永浩也经历了数次“被收购”,甚至“卖身借钱”。尽管一路坎坷,却也守得云开见月明。锤子科技在宣布告别“锤子手机”之后,迎来了全新的坚果R系列。

终于,在距离上一次老罗心中真正的旗舰(Smartisan T2)发布整整2年零138天,距离大众眼中的旗舰机(M1系列)发布574天之后,老罗终于带回了锤子科技暌违已久的旗舰机。尽管在发布会当晚,“革命者”TNT是绝对的主角,但从产品完成度上,坚果R1则称得上锤科六年八款产品中最高的一款,并且——没有之一。

该来的终究会来。旗舰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

既然是旗舰,在配置上自然不能落后。骁龙845、异形全面屏、甚至是全功能NFC、无线充电,旗舰机该有的,坚果R1一样都不少。

坚果R1硬件参数

屏幕特性

6.17英寸异形全面屏(Almost)

机身重量

170g

处理器

骁龙845

网络模式

双卡双待全网通

机身内存

64/128/1T ROM

运行内存

6/8G RAM

相机型号

1200万像素+2000万像素(后置)IMX350+IMX363

电池容量

3600mAh

其它功能

线性震动马达、无线充电、AI音频降噪

从参数表来看,坚果R1基本上提供了当下旗舰应该拥有的所有的配置,并且还出乎意料的加入了线性马达。其实自从苹果在iPhone 6S系列中加入了Tapict Engine,在手机端硬件级别的开发使得众多安卓手机有机会也能体验到舒适、自然的交互体验。

我们都知道,手机中的马达分为转子马达和线性马达。而坚果R1采用的则是圆形线性马达(Z轴),运行起来像地震一样上下振动。相比于普通的转子马达,在震动的松散程度、震动的质感上都有不小的提升。可以看到,此次坚果R1不仅在大家想到的地方提供了旗舰级的配置,并且在许多安卓厂商还没跟进的时候,也一并给了用户。

外观设计:

尽管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是一个深受供应链“定义”的电子快消品,但作为一家设计驱动型公司,锤子手机在工业设计上一直可以称得上行业典范。无论是T1强迫症似的对称、T2无断点式中框、还是锐利异类的坚果Pro系列,老罗总能在你想象之外给你点惊喜。

坚果R1大致延续了前辈坚果Pro2的设计,双面玻璃的设计看起来依旧富有质感,中框将7系铝合金通过涂层的处理,摸起来也带有些许玻璃的圆润感,白色R1取消了那条“设计的金线”,看起来产品的整体感确实更强。

坚果R1正面采用一块6.17英寸的异形全面屏(Almost),类似夏普AQUOS S2的美人尖设计,LCD材质,采用如今全面屏常见的cof封装技术。分辨率为2242x1080,由于对屏幕功耗的原因,没有上到2K分辨率,不过LCD屏幕也不涉及到Pentile排列,所以完全不必担心屏幕有“大果粒”的观感。

在之前的发布会上,罗永浩已经表示过极度讨厌“刘海屏”,而目前供应链能带来的也只有“刘海屏”或者“美人尖”可选,所以坚果R1也只能在现阶段接受一些妥协。不过Smartisan OS中通过修改通过修改状态栏默为黑色,来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机身底部,坚果R1采用COF封装,简单来说就是将屏幕下的驱动IC封装到软性电路板上,能够折到屏幕另一侧。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使用的是AMOLED柔性屏,对于COF来说会稍微容易一些,而LCD材质使用COF工艺,则对屏幕背光模组设计的要求挑战比较大。而坚果R1的“下巴”也确实不算长,可见此次坚果R1对于品质还是做出了较高的水准。

另外,坚果R1的屏幕内部上方被设计成圆角,而屏幕底端则设计成直角。这对于一直以对称为美的锤子,多少显得有些突兀。对此,老罗表示是因为出厂默认设置上面状态栏是黑色的,所以下面必须做尖角。而在随后会更新版本中会通过软件模拟出一个圆角,平衡视觉。

机身背部,纯白色的玻璃搭配银色质感的背部Logo,看起来一点都不“俗气”。事实上,许多厂家为了做正面的全面屏,要么强行在机身正面加一个较长的下巴放前置指纹模组,要么干脆“开历史的倒车”,在背部挖个孔做指纹识别。而锤子从坚果Pro2起,将背部的Logo和指纹做到二合一。毫无疑问,这是当下所有采用背部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中最优雅的设计,没有之一。

其实对于一款产品,ID设计并不独立的只是外观设计,还要考虑产品成本、大众的接受度以及对内部元器件等各种综合因素,一个最终成型的产品设计也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而锤子R1在延续坚果系列经典设计的基础上,补齐了旗舰机该有的样子。或许R1没有之前那么惊喜,但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硬件配置:别小看坚果,R1“活儿全”

对于已经两年没有出过旗舰配置的锤子,坚果R1对于渴望旗舰机的锤友颇有一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骁龙845、8GB RAM、线性马达、无线快充,坚果R1生动的演绎了什么叫“活儿全”。而在“无聊”的跑分测试中,坚果R1安兔兔跑分274661分,AndroBench测试:随机读取757.18MB/s,随机写入201.62MB/s,标准的UFS 2.1。

实际游戏测试:

王者荣耀测试:在整个测试中,我们采用高帧率模式,游戏过程帧率中位数为57FPS,稳定性能达到85%;

绝地求生 刺激战场测试:全程满30FPS运行毫无压力,稳定性能达到96%。

快充测试:

▲亮屏状态

▲熄屏状态

此次坚果R1随机附送了一个支持QC4的充电头,支持5V/3A、9V/2A、12V/1.5A(最高18W)三个固定电压输出的档位,实测坚果R1在亮屏状态下能达到19W、熄屏也在17.5W。实际测试,30分钟可以充满50%。(测试使用坚果R1原装充电头、一加5T的数据线

▲使用小米无线充电板给坚果R1充电

另外,坚果R1还支持无线充电,配合原装充电器最高可达10W的功率。不过坚果R1对于第三方的无线充电兼容性上还是有些欠缺。比如坚果R1的无线充电线圈在机身背部的左下方,而大部分无线充电器的线圈在充电器中间。因此需要用户在手机和充电板之间不断地挪动,试出合适的位置。并且虽然坚果R1支持Qi无线充电标准,但我们在实测中,使用小米无线充电给坚果R1充电,输入只有6.75W,考虑到无线充电的转换率,肯能最终输入到手机端只剩下5W左右的功率,这并不算一个很好的成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坚果R1 1TB的版本,在发布会后群访吴德周时,我们得知由于目前三星的1TB版本闪存尚未量产,因此坚果R1所采用的1TB版本采用两颗512GB(均为UFS 2.1)的闪存并联起来,并且采用锤子自己的双通道专利技术。而至于这里是否采用RAID或者类似的技术,我们目前尚不得知。

因为我们知道,双通道意味着更快的读写,但也意味着相比单颗闪存或者普通的串联模式更高的数据出错率,并且需要更先进的控制器。因此对于坚果R1 1TB的版本,我们在今后还会继续关注。

拍照体验:

六年七款产品,锤科手机相比于同级别的其它品牌,在拍照方面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恰好社交平台移动化,又使得各品牌在拍照成像上下足了功夫。毕竟不是每个人出门都得长枪短炮的带一个单反,但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有一颗制霸朋友圈的心。 这次作为旗舰,坚果R1的拍照水平也是我们非常好奇的一点。

硬件方面,坚果R1采用1200万像素(索尼IMX363)+2000万像素(索尼IMX350)后置双摄,主摄的传感器与小米MIX2S一致。IMX363有着1200万像素的输出,单颗像素面积为1.4μm,同时支持2PD全像素双核对焦,搭配了F1.8大光圈以及四轴光学防抖。并且坚果R1还采用虹软的实时背景虚化算法、TDK Invensense 视频防抖算法以及HDR高动态范围调节。从账面实力上称得上当前旗舰机的优秀水准。

其实对于当前的旗舰机拍照,对于绝大多数随手一拍的用户,更重要的是成像的色彩偏好。比如华为这种重口味的色调,以及苹果这种清淡的色调。而从实际样张来看,坚果R1在色彩的取向上比较接近于所见即所得,还是比较忠实的还原用户所看到的画面,表达的比较准确。

而在演唱会这种光线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坚果R1的表现也还不错。对于各种交织在一起的色彩控制的比较得当。

在夜景方面,坚果R1的画面亮度尚可,整个画面的纯净度也还不错,2PD全像素双核对焦也保证了对焦的。对于高光的部分控制的也还不错。但默认设定1/20S的快门,对于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成片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大光圈下,基本上对于被拍摄主题的勾勒还是比较准确,但在该样张中,还是出现了把小熊右手拉着的绳子与背景搞混,以至于一起虚化掉的失误。

总得来说,坚果R1的拍照水准相比之前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虽然没有达到P20 Pro那样一览众山小的级别,但还是能达到旗舰机级别的平均水准。

另外,关于坚果R1最近被曝出“镜头刮花”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镜头的保护玻璃,而是保护玻璃上面的涂层。老实说,尽管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作为一款旗舰,刚上市出现这种问题,确实不应该。好在锤科官方已经表示,出现这个问题的可以免费更换镀膜。已经买到坚果R1的,暂时只能“理解万岁”,还没有入手的,建议等官方在后续的产品中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再入手。毕竟这并不是什么技术难题,我相信锤科在后续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Smartisan 6.0系统体验:

在所有第三方安卓定制OS当中,无论是在UI上的细腻、精致,还是一步、大爆炸、闪念胶囊这种颇具创意的功能,都使得Smartisan OS是最有个性的一个。而在最新版本的Smartisan 6.0.0.2版本中,锤子主要针对坚果R1与TNT之间的交互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而关于R1本身,则针对Force Touch进行交互方面的更新。

在锁屏界面、文字界面以及图片界面,都可以用力按压屏幕,触发Force Touch呼出扇形菜单,针对锁屏、文本、图片等不同场景,还可自定义快捷功能,提升使用效率。

尽管在纯手机端,Smartisan OS 6.0相比较之前几个大版本,并没有太多新功能的加入,但对于Force Touch与系统的结合,锤子并没有一味的模仿谷歌或者苹果的做法,而是从实际场景下加入自己的考虑。

评测总结:

自Smartisan T1正式发布至今,四年时间,8代9款产品。正式告别了“锤子手机”,迎来全新的坚果R1,仔细审视,坚果R1早已褪去了当初Smartisan T1时的青涩和倔强,老罗也试图在他的理想和普通大众的实际需求之间不断地做平衡。坚果R1可以算是锤科六年来最成熟的一款产品(哪怕它定位在旗舰),用一个时下最流行的词总结:水桶机。一切都是最成熟的方案,突出的就是一个“稳”字,这是一款没有太多惊喜,但也绝不会让你失望的产品。

经历了前两年绝地求生般的经历,对于老罗,对于锤科,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arker.(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