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86换电池

F886电池更换全攻略:告别续航焦虑,重拾巅峰性能
你还在为F886手机的续航能力捉襟见肘而烦恼吗?电池老化、充电变慢、待机时间缩短……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你需要更换电池!别担心,这篇攻略将带你完整了解F886电池更换的每一个步骤,让你轻松解决续航难题,重拾手机巅峰性能。

一、 确定是否需要更换电池
在动手更换电池之前,务必先确认你的F886手机是否真的需要更换电池。并非所有续航问题都源于电池老化。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① 电池使用寿命: 如果你的F886手机使用时间较长,例如两年,电池老化是极有可能的。
② 充电: 充电明显变慢,甚至出现充不进去电的情况。
③ 待机时间: 待机时间显著缩短,即使轻度使用,也需要频繁充电。
④ 电池膨胀: 如果发现手机后盖鼓起,这很可能是电池膨胀导致的,必须立即更换电池,避免安全隐患。
如果情况符合其中几条,那么你很可能需要更换电池了。

二、 选择合适的电池
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F886手机电池,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原装或品质可靠的第三方电池至关重要。劣质电池不仅续航能力差,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引发手机爆炸等严重后果。
建议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购买电池。在购买前,仔细查看电池的规格参数,确保与你的F886手机型号完全匹配。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价格过低的电池,以免得不偿失。

三、 更换电池的准备工作
在动手更换电池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更换过程顺利进行,并避免损坏手机的其他部件。你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① 新的F886电池: 这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确保选择合适的电池型号。
② 吸盘或撬棒: 用于打开手机后盖,选择合适的工具以避免刮伤手机外壳。
③ 螺丝刀: 如果你的F886手机后盖需要拆卸螺丝,需要准备合适的螺丝刀。
④ 镊子: 用于夹取细小的部件,避免手部直接接触,防止静电损坏手机内部元件。
⑤ 柔软的布: 用于擦拭手机内部灰尘,保持清洁。
⑥ 备用电池(可选): 如果你更换电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备用电池可以让你继续使用手机。


四、 电池更换步骤 (以常见F886型号为例,具体步骤可能因型号略有差异,请参考你手机的具体拆解教程)
① 关机: 在开始之前,务必将手机完全关机。
② 打开后盖: 使用吸盘或撬棒小心地撬开手机后盖。注意用力均匀,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坏。
③ 拆卸旧电池: 找到旧电池并将其小心拆卸。有些手机需要先拆卸一些螺丝或连接线才能取出电池。请参考相应的拆机视频教程。
④ 安装新电池: 将新电池按照旧电池的位置小心安装好,确保电池与手机连接稳固。
⑤ 装回后盖: 将手机后盖装回原位,并拧紧螺丝(如有)。
⑥ 开机测试: 开机测试新电池的性能,检查电池是否能够正常充电和放电。


五、 更换电池后的注意事项
① 第一次充电: 新电池第一次充电时间较长,建议充满后继续充电一段时间,以激活电池。
② 避免过度充电和放电: 避免将电池电量完全耗尽或一直保持满电状态,这会影响电池寿命。
③ 避免高温环境: 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老化,应避免将手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下。
④ 使用原装或高质量充电器: 使用不合格的充电器可能会损坏电池,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⑤ 定期校准电池: 定期校准电池可以提高电池的精准度和使用寿命。


六、 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你对手机拆卸和电池更换不熟悉,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手机损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专业的维修人员能够确保更换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结语
更换F886手机电池可以有效解决续航问题,让你的手机重焕新生。希望这篇攻略能够帮助你顺利完成电池更换,告别续航焦虑,享受流畅的手机使用体验。记住,安全第一,操作需谨慎!


在轻巧、高音质与续航力取得平衡的音乐播放器, Sony Walkman A30 动手玩

在 Sony 推出 Walkman X 系列以前,最高阶的数位 Walkman 头衔是由 A 系列所把持的,不过随着 X 系列、 Z 系列、 ZX 系列到现在的 WM 系列推出, A 系列则转型为提供小体积、高续航力与不错的音质为诉求的系列,不过随着 70 周年纪念系列 WM1 的推出,全新的 A30 一改 A10 、 A20 的设计,往更进阶的领域发展。

此次也与 Sony 借到 Walkman A30 系列中的 A35 进行试用,并与 A10 世代进行比较,感受此次 Sony 在 A30 家族做出多少的变革。

不同于 A10 、 A20 的薄型与仰赖实体按键的控制介面, A30 的设计则导入 WM1 系列所使用的新一代嵌入式介面与 3.1 吋大萤幕的触控设计,有那么些让人想起 F880 世代与 Z1000 世代的关系,但对比 A30 与 WM1 系列的等级落差, A30 则是适度的为维持产品定位与 WM1 系列有显著的差异。

比起 A10 、 A20 , A30 宽了些、厚了些,有一点缩小版 F886 的风格,正面不再有实体控制键,并且将音乐播放、音量等介面改到机身侧面,虽然 A35 仅有 16GB 内建储存,但仍可扩充 microSD 卡,充电介面与传输仍采用 Walkman 系列沿用已久的 WM Port ,可搭配选配套件 WMC-NWH10 输出到 USB DAC 充当数位转盘使用。

台湾此次也引进完整的五色、两种类设计的保护套,除了可让偏好色彩一致的朋友选择同色系护套外,亦可混搭;而掀页式保护套是自四个角落包覆机身,完全不影响 I/O ,甚至要退出记忆卡改用高速读卡机存放音乐也相当方便;矽胶保护套则完整包覆了机身,并保留 LCD 右上角的充电灯孔,且同样也在记忆卡盖开孔方便取出记忆卡。

先前有提及, A30 的操作介面采用与 WM1 相似的系统介面,在基本的使用逻辑相当类似,同样是下左右滑动叫出各类介面,虽然对使用习惯 A 系列 9 宫格介面的使用者来说需要重新适应,不过并不难懂;然而对比 A10 已经相当成熟的嵌入式介面, A30 的操作介面仍有些许不流畅,在卷动歌曲清单时感受也略为明显,应该是还有后续修正的可能。

 

不过毕竟产品定位不同, A30 的介面仍可看到传统 A 系列等级 Walkman 的一些特殊功能,包括语言学习机、收听广播等 WM1 系列所未有的机能,此外也还保有影片播放的能力,不过对笔者来说这些功能应该都是用不到的就是。

另外 A30 系列也具备与 A20 系列相同的主动降噪耳机支援,购买 A36 套装或是购买 A35 搭配 Sony 的 NW750 或是 Xperia 的 NC750 等 5 Pin 特殊耳机,就可在软体内启动主动降噪功能。不同于 Xperia 智慧手机需要手动选择降噪模式, A30 的降噪功能与 A20 相同,可选择自行判断以及调整降噪强度,具备更进阶的自动化与个人化功能。

对音乐爱好者而言, A30 最重要的还是使用新一代的 S-MASTER HX 树为扩大架构,前几世代数位 Walkman 被烧友诟病的其中一点就是过低的耳机扩大输出,即便到最顶级的 ZX2 ,也仅有约 15mW 的输出水准,而 A20 则更仅有 10mW ,也难以满足使用较进阶耳机的使用者。

此次 A30 系列的新设计 S-Master HX 虽仍未达 WM1 系列至少 60mW+60mW 的高输出,不过已经一口气超越 ZX100 、 ZX2 ,达到 35mW + 35mW 输出;或许比起一些平价高音质播放机来说仍不算相当大的输出,但在输出提升的同时, A30 仍以小巧体积有着 flac 24bit 96kHz 无损档案超过 30 小时、 DSD 2.8MHz 连续播放 25 小时的高续航水准。

A30 系列在硬体设计也是维持 A20 奠定的高水准用料,基板采用金属填孔技术的厚膜铜箔印刷,使讯号在电路的传导能减少干扰,此外在基板与框体使用订制的导电螺丝,使接地能延续到机身框架上,而元件采用 Sony 为音响开发的高纯度无铅焊锡,同时电池亦使用低电阻导线与电路板连接。在 S-Master 数位放大架构的供电部分,采用五颗来自 Panasonic 的 POSCAP 贴片式钽聚合物固态电容。不过基本上也算是延续 A20 等级的用料。

不过 A30 还有些强化的地方,全新社设计的框体采用刚性更加的铝挤成型一体结构,可降低电流干扰与抑制多余振动,此外 A30 也不免俗的采用双时钟设计,个别针对 CD/DSD 与标准 PCM 取样,搭载基于 44.1kHz 与 48kHz 的双时钟,使不同格式取样的音乐聆听更完美,同时满足 Hi-Res 世代音乐档案采用更多元的取样格式需求。

音效强化方面, A30 提供包括均衡器、 DSEE HX 、 DC 相位线性器、 VPT 环绕与动态等化器还有纯音模式等机能,不过或许是为了做出与 WM1 系列的差异, DSEE HX 与 DC 相位线性器就仅有开启与关闭,并未像 WM1 还有提供进阶的模式选择。另外不同于强调发烧音响用料的 WM1 系列提供的 Direct 模式, A30 则是维持 A 系列传统提供音讯自动最佳化的纯音模式,纯音模式并非关闭音效处理,反而是提供全自动化的音效强化 。

先在关闭所有特效下聆听,相较 A10 中偏低频较突出, A30 显然加料没有那么重,更偏中性些许,同时人声的解析力也好上不少,不过对比 A10 的标准人声则略后退一些,同时整体声音略晦暗些许,音乐的诠释较人声来的显著。开启 DC 相位线性器后,低频的颗粒感则略有提升,但整体声音风格较不像印象中 Walkman 系列中频偏饱满的感觉。

开启纯音模式后,很有趣的是虽然原本就略偏后退的人声虽然似乎更被拉开,但人声的渲染感变强,反而在听感比起未开启前来的显著,使得整体更趋近对 Walkman 的声音风格,不过人声没有像以前来的那样前靠,但在纯音模式中,人声仍有着印象中的圆润感。

当然,如果是喜欢搭配无线耳机使用的朋友, A30 除了具备蓝牙以外,也支援 LDAC 音讯协定,搭配诸如 h.ear on Wireless 、 h.ear in Wireless 、 MDR-1000X 或是 Sony h.ear go 、 SRS 系列蓝牙扬声器也可获得相当水准的无线音乐体验,续航力也可达 20 小时。

驱动力提升的同时,当然最重要的是更能发挥中高阶耳机应有的价值,虽不像 WM1 除了先天驱动力达到 60mW + 60mW ,还提供全平衡架构达到更惊人的 250mW + 250mW ,但 35mW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一些容易驱动的耳机而言也算绰绰有余,而此次也以 Sony 新世代的混合式单体入耳式耳机 XBA-N3 作为主要搭配基准。

当将 XBA-N3 搭配 A10 使用时,虽然不需要开到很大的音量,乍听下低频的量感不少,但低频的深度不足且偏肥厚,更不用说细节与分离度一般;换上 A30 时,低频的量感缩减许多,且可感受到低频往更深沉延伸,且空间感更广,这也意味着单体有被更良好的驱动,而笔者认为开启纯音模式可使 XBA-N3 听起来更柔顺、悦耳。

接着换上 MDR-7520 ( 美规 MDR-Z1000 )耳罩式耳机,虽然这款耳机是以监听为主要应用的耳机,音场先天不算大,不过搭配 A10 使用整体音场相当压迫,而接上 A35 后虽音场仍不会变的飞天遁地,但空间位置相对正常许多,不过笔者较不喜欢在搭配 MDR-7520 时开启纯音模式,相较下整体空间会整个后退,这也与耳机先天调性有关。

很有趣的是, A30 似乎也针对原厂搭配的降噪耳机特性进行最佳化,当使用 NW750 时,只要在选单中的耳机栏目选择此款耳机、即便不须开启降噪功能,就会发现声音被修饰得更为圆润,为原先受限于线材声音较干涩偏闷的 NW750 加入水分。

不过毕竟定位是偏向轻松使用,笔者认为 A30 对于搭配新世代约 3,000 元至 10,000 级距的鉴赏型耳机较为合宜,万元等级的鉴赏型耳机(除了少部分主要价值并非在耳机本身的)对 A30 而言还是较为吃力。

对笔者而言,会使用随身音乐播放装置的情境几乎还是在外出以及在公司内工作,平常外出会搭配的耳机搭配 A30 也有相较手机大幅的提升感,也不用说驱动力相较 A10 、 A20 更能满足高音质耳机需求,更重要的是体积相较 WM1 系列仍相当轻盈,同时续航力也让笔者不需要每天留意电量,甚至可在进行长途出差旅行时仍能提供从台湾飞往欧美所需的电力,这样的表现对笔者来说也是相当好用了。

索尼NW f886的产品详情

品牌: Sony/索尼 型号: NWZ-F886 颜色分类: 黑色 蓝色 粉红色 白色 红色 产品类别: MP4 售后服务: 店铺三包 内存容量: 32GB 存储类型: 闪存 操作系统: 安卓 存储卡类型: 不支持扩展卡 视频播放格式: MPEG RM RMVB MPEG-4 电池规格: 锂电池 价格区间: 1501-2000元 附加功能: FM收音功能 支持蓝牙 录音功能 外放功能 屏幕尺寸: 4.0英寸 音频播放格式: MP3 WMA WAV APE FLAC 显示屏类型: 触摸屏 13年上市月份:12月

荣耀x50i和真我V25哪个好?

荣耀X50i手机很不错,窄边大屏,臻彩无界,6.7英寸全视屏, 93.6%屏占比,90Hz刷新率,美好突破边界,色彩真实表达。浪漫春色,呼之欲出。轻羽缓震技术,有效吸收跌落冲击,提升抗跌性能。

全新荣耀自研“类自然光护眼”显示技术,模拟自然光动态变化,有效缓解眼疲劳。“助眠显示”,屏幕色温的变化匹配人体褪黑素分泌规律,保障睡眠质量。

电池方面,快充长续航,拒绝焦虑,4500mAh大电池搭配35W超级快充,充电10分钟,刷短视频3小时,精彩时刻都在线。

智慧运存扩展技术,最大等效19GB运存体验,高速流畅,强劲运存体验。搭载荣耀抗老化技术,使用36个月后,系统依旧流畅如新。

windows8.1系统忘记开机密码开不了机怎么办

1、在登录要输入密码的时候,使用win+空格切换成搜狗输入法,然后再左边辅助功能里面点击屏幕键盘,使用 鼠标按下alt+tab,这时候就能在右下角看到搜狗输入法的状态条;

2、使用设置--帮助里面的链接,就可以打开浏览器。使用浏览器的另存为功能,就能打开资源管理器。文件名输入*.*,确定,就能浏览和运行任意文件了;

3、管理员运行cmd.exe,新建用户,为了能把另一个用户的密码清除掉,还要对这个新建的用户提权,提升为管理员。使用命令  net user test test /add  第一个test是用户名 第二个是密码  新建用户然后就是提升为管理员  net localgroup admininstrators test /add 这样就能使用test用户登录电脑了,然后可以删除原账户密码。

在轻巧、高音质与续航力取得平衡的音乐播放器, Sony Walkman A30 动手玩

在 Sony 推出 Walkman X 系列以前,最高阶的数位 Walkman 头衔是由 A 系列所把持的,不过随着 X 系列、 Z 系列、 ZX 系列到现在的 WM 系列推出, A 系列则转型为提供小体积、高续航力与不错的音质为诉求的系列,不过随着 70 周年纪念系列 WM1 的推出,全新的 A30 一改 A10 、 A20 的设计,往更进阶的领域发展。

此次也与 Sony 借到 Walkman A30 系列中的 A35 进行试用,并与 A10 世代进行比较,感受此次 Sony 在 A30 家族做出多少的变革。

不同于 A10 、 A20 的薄型与仰赖实体按键的控制介面, A30 的设计则导入 WM1 系列所使用的新一代嵌入式介面与 3.1 吋大萤幕的触控设计,有那么些让人想起 F880 世代与 Z1000 世代的关系,但对比 A30 与 WM1 系列的等级落差, A30 则是适度的为维持产品定位与 WM1 系列有显著的差异。

比起 A10 、 A20 , A30 宽了些、厚了些,有一点缩小版 F886 的风格,正面不再有实体控制键,并且将音乐播放、音量等介面改到机身侧面,虽然 A35 仅有 16GB 内建储存,但仍可扩充 microSD 卡,充电介面与传输仍采用 Walkman 系列沿用已久的 WM Port ,可搭配选配套件 WMC-NWH10 输出到 USB DAC 充当数位转盘使用。

台湾此次也引进完整的五色、两种类设计的保护套,除了可让偏好色彩一致的朋友选择同色系护套外,亦可混搭;而掀页式保护套是自四个角落包覆机身,完全不影响 I/O ,甚至要退出记忆卡改用高速读卡机存放音乐也相当方便;矽胶保护套则完整包覆了机身,并保留 LCD 右上角的充电灯孔,且同样也在记忆卡盖开孔方便取出记忆卡。

先前有提及, A30 的操作介面采用与 WM1 相似的系统介面,在基本的使用逻辑相当类似,同样是下左右滑动叫出各类介面,虽然对使用习惯 A 系列 9 宫格介面的使用者来说需要重新适应,不过并不难懂;然而对比 A10 已经相当成熟的嵌入式介面, A30 的操作介面仍有些许不流畅,在卷动歌曲清单时感受也略为明显,应该是还有后续修正的可能。

 

不过毕竟产品定位不同, A30 的介面仍可看到传统 A 系列等级 Walkman 的一些特殊功能,包括语言学习机、收听广播等 WM1 系列所未有的机能,此外也还保有影片播放的能力,不过对笔者来说这些功能应该都是用不到的就是。

另外 A30 系列也具备与 A20 系列相同的主动降噪耳机支援,购买 A36 套装或是购买 A35 搭配 Sony 的 NW750 或是 Xperia 的 NC750 等 5 Pin 特殊耳机,就可在软体内启动主动降噪功能。不同于 Xperia 智慧手机需要手动选择降噪模式, A30 的降噪功能与 A20 相同,可选择自行判断以及调整降噪强度,具备更进阶的自动化与个人化功能。

对音乐爱好者而言, A30 最重要的还是使用新一代的 S-MASTER HX 树为扩大架构,前几世代数位 Walkman 被烧友诟病的其中一点就是过低的耳机扩大输出,即便到最顶级的 ZX2 ,也仅有约 15mW 的输出水准,而 A20 则更仅有 10mW ,也难以满足使用较进阶耳机的使用者。

此次 A30 系列的新设计 S-Master HX 虽仍未达 WM1 系列至少 60mW+60mW 的高输出,不过已经一口气超越 ZX100 、 ZX2 ,达到 35mW + 35mW 输出;或许比起一些平价高音质播放机来说仍不算相当大的输出,但在输出提升的同时, A30 仍以小巧体积有着 flac 24bit 96kHz 无损档案超过 30 小时、 DSD 2.8MHz 连续播放 25 小时的高续航水准。

A30 系列在硬体设计也是维持 A20 奠定的高水准用料,基板采用金属填孔技术的厚膜铜箔印刷,使讯号在电路的传导能减少干扰,此外在基板与框体使用订制的导电螺丝,使接地能延续到机身框架上,而元件采用 Sony 为音响开发的高纯度无铅焊锡,同时电池亦使用低电阻导线与电路板连接。在 S-Master 数位放大架构的供电部分,采用五颗来自 Panasonic 的 POSCAP 贴片式钽聚合物固态电容。不过基本上也算是延续 A20 等级的用料。

不过 A30 还有些强化的地方,全新社设计的框体采用刚性更加的铝挤成型一体结构,可降低电流干扰与抑制多余振动,此外 A30 也不免俗的采用双时钟设计,个别针对 CD/DSD 与标准 PCM 取样,搭载基于 44.1kHz 与 48kHz 的双时钟,使不同格式取样的音乐聆听更完美,同时满足 Hi-Res 世代音乐档案采用更多元的取样格式需求。

音效强化方面, A30 提供包括均衡器、 DSEE HX 、 DC 相位线性器、 VPT 环绕与动态等化器还有纯音模式等机能,不过或许是为了做出与 WM1 系列的差异, DSEE HX 与 DC 相位线性器就仅有开启与关闭,并未像 WM1 还有提供进阶的模式选择。另外不同于强调发烧音响用料的 WM1 系列提供的 Direct 模式, A30 则是维持 A 系列传统提供音讯自动最佳化的纯音模式,纯音模式并非关闭音效处理,反而是提供全自动化的音效强化 。

先在关闭所有特效下聆听,相较 A10 中偏低频较突出, A30 显然加料没有那么重,更偏中性些许,同时人声的解析力也好上不少,不过对比 A10 的标准人声则略后退一些,同时整体声音略晦暗些许,音乐的诠释较人声来的显著。开启 DC 相位线性器后,低频的颗粒感则略有提升,但整体声音风格较不像印象中 Walkman 系列中频偏饱满的感觉。

开启纯音模式后,很有趣的是虽然原本就略偏后退的人声虽然似乎更被拉开,但人声的渲染感变强,反而在听感比起未开启前来的显著,使得整体更趋近对 Walkman 的声音风格,不过人声没有像以前来的那样前靠,但在纯音模式中,人声仍有着印象中的圆润感。

当然,如果是喜欢搭配无线耳机使用的朋友, A30 除了具备蓝牙以外,也支援 LDAC 音讯协定,搭配诸如 h.ear on Wireless 、 h.ear in Wireless 、 MDR-1000X 或是 Sony h.ear go 、 SRS 系列蓝牙扬声器也可获得相当水准的无线音乐体验,续航力也可达 20 小时。

驱动力提升的同时,当然最重要的是更能发挥中高阶耳机应有的价值,虽不像 WM1 除了先天驱动力达到 60mW + 60mW ,还提供全平衡架构达到更惊人的 250mW + 250mW ,但 35mW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一些容易驱动的耳机而言也算绰绰有余,而此次也以 Sony 新世代的混合式单体入耳式耳机 XBA-N3 作为主要搭配基准。

当将 XBA-N3 搭配 A10 使用时,虽然不需要开到很大的音量,乍听下低频的量感不少,但低频的深度不足且偏肥厚,更不用说细节与分离度一般;换上 A30 时,低频的量感缩减许多,且可感受到低频往更深沉延伸,且空间感更广,这也意味着单体有被更良好的驱动,而笔者认为开启纯音模式可使 XBA-N3 听起来更柔顺、悦耳。

接着换上 MDR-7520 ( 美规 MDR-Z1000 )耳罩式耳机,虽然这款耳机是以监听为主要应用的耳机,音场先天不算大,不过搭配 A10 使用整体音场相当压迫,而接上 A35 后虽音场仍不会变的飞天遁地,但空间位置相对正常许多,不过笔者较不喜欢在搭配 MDR-7520 时开启纯音模式,相较下整体空间会整个后退,这也与耳机先天调性有关。

很有趣的是, A30 似乎也针对原厂搭配的降噪耳机特性进行最佳化,当使用 NW750 时,只要在选单中的耳机栏目选择此款耳机、即便不须开启降噪功能,就会发现声音被修饰得更为圆润,为原先受限于线材声音较干涩偏闷的 NW750 加入水分。

不过毕竟定位是偏向轻松使用,笔者认为 A30 对于搭配新世代约 3,000 元至 10,000 级距的鉴赏型耳机较为合宜,万元等级的鉴赏型耳机(除了少部分主要价值并非在耳机本身的)对 A30 而言还是较为吃力。

对笔者而言,会使用随身音乐播放装置的情境几乎还是在外出以及在公司内工作,平常外出会搭配的耳机搭配 A30 也有相较手机大幅的提升感,也不用说驱动力相较 A10 、 A20 更能满足高音质耳机需求,更重要的是体积相较 WM1 系列仍相当轻盈,同时续航力也让笔者不需要每天留意电量,甚至可在进行长途出差旅行时仍能提供从台湾飞往欧美所需的电力,这样的表现对笔者来说也是相当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