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烁数码网将会介绍conroe,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Intel Core 2的现有产品
Conroe(中国大陆及香港俗称“扣肉”,台湾俗称“焢肉”)及“Allendale”是第一代Core 2 Duo桌面处理器的核心代号,已于2008年7月27日推出市场,使用65纳米制程的它将会代替Pentium 4及Pentium D处理器。相比Pentium D,英特尔声称它会有40%的效能增长,同时减少40%的功耗。Allendale跟Conroe使用相同架构,在同一时钟频率和高速缓存上,效能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在L2高速缓存方面,Allendale是以屏蔽的方法,减至2MB,而Conroe则有4MB。
Allendale处理器的型号分为E6300及E6400,E6300的时钟频率为1.86 GHz,而E6400则为2.13 GHz,L2高速缓存为2 MB共用。Conroe处理器的型号分为E6600及E6700,E6600的时钟频率为2.4 GHz,而E6700则为2.67 GHz。L2高速缓存为4 MB共用,FSB为1066 MHz,TDP功耗为65 W。整体效能方面略胜AMD现有的同级处理器,当中E6400及E6300甚至可把时钟频率稳超至3 GHz。
在推出时,每颗E6300及E6400处理器的千颗批发价格分别为183及224 美元。每颗E6600及E6700处理器的千颗批发价格分别为316及530 美元。
E4300则为Conroe系列的平价版本,于2007年2月推出,FSB降至800 MHz,时钟频率为1.8 GHz,取消主要用于工作站及专业用途的VT及VPro技术,并拥有本地2 MB L2高速缓存,以迎合预算不足购买昂贵主板的用户。千颗批发价为163美元。由于倍频较高(x9),于Intel芯片组平台上超频时存储器时钟频率不会成为限制(例如把外频由200 MHz超至400 MHz,也只需800 MHz的DDR2存储器),因此深受部分超频玩家喜爱。
于4月22日,英特尔宣布减价的同时,推出了E4400及E6320/6420,分别是E4300的x10倍频(即2.0 GHz)版本和E6300/6400的4 MB L2版本,千颗批发价依次为133、163和183 美元。此外,1 MB L2高速缓存的E2140 (200*8=1.6GHz)与E2160 (200*9=1.8GHz)也推出市场,千颗批发价由74-84美元不等。另外,原有的E4300减至113美元,E6600/6700则分别为224/316美元,配合再度降价的旧有的Pentium D以及平价的Pentium E系列,进一步攻占中低级市场,把握超微(AMD)推出革新架构处理器前,打击对手的销售行情。 Kentsfield是英特尔第一代四核心处理器,基本上它是由两个Conroe核心合并于一块基板上组成。最早的两个型号分别为属于Core 2 Extreme的QX6700〔时钟频率为2.66GHz,FSB 1066MHz〕,及属于Core 2 Quad的Q6600〔时钟频率为2.4GHz,FSB 1066MHz〕,两者皆拥有8MB L2〔每两个核心共享4MB〕。
中阶的Q6600于2009年第三季降价至266美元,逐渐走进平民百姓的家。更多的四核心产品也随后陆续推出,像是Intel Core 2 Quad Q6700、Q6600、Core 2 Extreme QX6800、QX6850,以及最新45纳米制程的Core 2 Extreme QX9650、QX9770、QX9775和Core 2 Quad Q9650、Q9550、Q9450、Q9300。 此系列处理器维持65纳米制程,型号分别为E6540(2.33 GHz)、E6550(2.33 GHz)、E6750(2.67 GHz)以及E6850(3.0 GHz);工程样本已送到部分传媒手上进行测试。由于倍频下降的关系,有评论批评超频难度增加,对用户造成不便。此外,1333 MHz FSB也非部分低级或集成型显示芯片如VIA P4M900、Intel G965、945GZ所能支持,加上某程度上是新瓶旧酒,或会对其销情构成影响。
而E6X50在香港曾出现一段小插曲,由于英特尔已在数月前公布E6X50的推出日期为7月22日,但香港代理联强、SIS及INGRAM MICRO都未能在当日准时售卖,结果大批网友都在各大电脑论坛表示不满。 Penryn采用45纳米制程,并使用增强Intel Core微架构,及加入SSE4,已经在2008年第四季推出四核心版本。测试证明比同外频及同速的Conroe处理器效能增长约5-15%。
目前的版本包含QX9650(3.0GHz)、QX9775(3.2GHz)、QX9770(3.2GHz)、Q9650(3.0GHz)、Q9550(2.83GHz)、Q9400(2.66GHz)、Q9300(2.53GHz)、Q8300(2.50GHz)、Q8200(2.33GHz)、E8200(2.66GHz)、E8300(2.83GHz)、E8400(3.0GHz)、E8500(3.16GHz)、E8600(3.33Ghz)、E7200(2.53Ghz)、E7300(2.66Ghz)、E7400(2.8Ghz)、E7500(2.93GHz)。 Wolfdale采用45纳米制程,2008年1月20日上市(韩国和台湾提早发售),目前包含E8200(2.66GHz)、E8300(2.83GHz)、E8400(3.0GHz)、E8500(3.16GHz)、E8600(3.33Ghz)、E7200(2.53Ghz)、E7300(2.66Ghz)、E7400(2.8Ghz))、E7500(2.93Ghz)、E7600(3.06Ghz)、E5200(2.5Ghz)、E5300(2.6Ghz)
E8200、E8400、E8500初推出时千颗批发价格分别为163、183、266美元,但在2008年第一季,全球或多或少都有供不应求现象。例如台湾及香港的多数店家只接受整机销售、而当时CPU价格也涨了数成。
E8X00系列FSB为1333MHz,拥有6MB L2高速缓存,是Wolfdale中效能和超频能力最高的系列。
E7X00系列FSB为1066MHz,拥有3MB L2高速缓存,与E8X00外观上的差别是底部其中一部份电容由5颗改为2颗。
E5X00系列FSB为800MHz,拥有2MB L2高速缓存,是由E8X00或E7X00降格而成,由于E8X00降格的核心超频能力较高,另有部份玩家追寻“五电容版本”的E5X00。 Yorkfield是45nm的Core 2 Quad版本。
Intel宣布是在2008年3月24日贩售Intel Core 2 Quad 45nm四核心处理器,但实际上约提前数天发售。
其中包含Q9300 2.50G (FSB1333 L2 6M),Q9450 2.66G(FSB1333 L2 12M),Q9550 2.83G(FSB1333 L2 12M)。
售价分别为266美元、316美元、533美元,并支持SSE4.1和TXT等指令集。
而上市初期,台湾的价格大约比美金定价高出约2000台币(65美元)。
于2008年8月20日推出Q9400 2.66G(FSB1333 L2 6M)和Q9650 3.00G(FSB1333 L2 12M),用以取代Q9300和Q9450等,而QX9770 3.2G(FSB1600 L2 12M)则在较早前跟X48芯片组同时贩售。
Intel扣肉的发展历程
2001年4月Netburst进入我们的视角以来,不停追求“频率至上”的设计理念,几年来演化成为功耗巨大、执行效率低下的产品。Intel在65nm Netburst构架的终极Prelser投产销售的同时,将性能/功耗比当作首要研发目标的新一代微架构已经如箭在弦,蓄势待发。2月份,英特尔对外披露了基于Conroe核心的新一代桌面处理器产品线。Conroe采用高效率的core架构和65纳米制造工艺,这种架构结合了Pentium M高效率和Netburst动态执行性能优越两方面的优点:
1.能源效率可大幅度超越现有的Netburst架构;
2.Conroe将采用紧密耦合的双核心设计,最终性能将大幅度超过英特尔现有的桌面Pentium 4产品。
Conroe其他特性还包括直接的L1缓存数据交换、共享二级缓存、EM64T支持、VT虚拟技术、SSE4指令集(视频增强)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超线程技术并没有被收归其中。
英特尔2006年7月披露了Conroe产品线的详细情况,该产品线将分为E6000系列和E4200,其中E4200运行在1.6GHz频率上,前端总线为800MHz,拥有2MB的二级缓存,在Conroe产品线中处于较低的定位。E6000系列则包含E6300(1.86GHz)、E6400(2.13GHz )、 E6600(2.40GHz)和E6700(2.67GHz)等四个型号,它们均采用1066MHz的前端总线,但E6400和E6300只有2MB的二级缓存,而E6700和E6600都拥有高达4MB的二级缓存。令人惊讶的是,E6000系列的TDP功耗指标都将低于65瓦(E4200更低),几乎只是Presler双核Pentium D处理器的一半左右,但Conroe的性能却比Pentium D高出颇为可观的幅度。面对如此强悍的产品,AMD的Athlon 64系列将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在2006第四个季度,英特尔将接着推出频率达2.93GHz的E6800,性能更加强劲。 在Core微体系构架中,Intel加入了很多旨在提高性能和改善功耗表现的新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如下五大变革:
1、宽度动态执行技术
2、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技术
3、智能内存访问技术
4、高级数字媒体增强技术
5、智能功率技术 Core 2家族最高端依然是Extreme至尊版系列,之前这一系列的产品往往具备更大的缓存,更快的FSB,更高的主频和支持超线程技术,而Core 2 Extreme X6800相比E6700只是在频率上更高(2.93GHz vs. 2.66GHz),此外还具有倍频不锁定的特性。
结果显示,4MB L2缓存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得到10%的性能提升,非常明显。不过在很多应用环境下,4MB相比2MB的提升平均只有2%左右。是否值得去购买4MB版本的Core 2处理器,您自己去权衡吧。 即使不借助集成内存控制器的方式,Core 2处理器已经具备了非常低的内存延迟,这应该和其5大创新特性有着很大关系。由于没有集成内存控制器,所以内存的访问还是要通过北桥芯片组来进行,例如965或975X中的128位DDR2内存控制器。不过令人吃惊的是,尽管Core 2处理器使用了先前NetBurst架构相同的控制器,但在延迟方面却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Intel Core 2处理器现今在内存存取方面的甚至超过了AMD Athlon 64 X2。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和Intel Core微架构中新加入的智能预区特性有关,而且似乎ScienceMark 2.0对这一特性很敏感,所以延迟方面在本项测试中大幅降低。 CPU Everest CPU-Z 1.35 (8192KB, 128-byte stride) CPU-Z 1.35 (8192KB, 64-byte stride) AMD Athlon 64 FX-62 (2.8GHz) 45.9 ns 43.2 ns 19.3 ns Intel Core 2 Extreme X6800 (2.93GHz) 59.8 ns 52.8 ns 10.9 ns 借助于Core 2中的智能内存访问特性,其内存延迟方面的确得到很大的改进,但在和Athlon 64 FX-62对比中,很多时候还是要落后。比如Everest结果显示,FX-62在内存存取方面要比X6800快23%,CPU-Z也给出了类似的结果,差距为18%。 无论是Intel或AMD,今年一直都在强调一个关键词:性能功耗比,也可以说成每瓦特性能。相比上一代Netburst架构处理器,Core 2在功耗方面可以说是大幅度降低,但是相比AMD又是何种情形呢?
AMD在功耗控制方面可以说非常出色,新一代AM2处理器还包括了低功耗Energy Efficient版本,单核TDP仅为35W,双核也可以控制在65W,其中Athlon 64 X2 3800+ Energy Efficient版本TDP也只有35W,可以说是最省电的双核心处理器了。
在对功耗的控制手段上,AMD和Intel两大法宝技术分别是Cool'n'Quiet和EIST。下面的测试我们两套平台分别选择了ASUS M2NPV-VM和ASUS P5W DH Deluxe主板,显卡为单GeForce 7900 GTX,测试分别选在idle和满负载两种状态:
在空闲状态下,整体上AMD阵营的功耗更低,三款Core 2处理器虽然功耗比AMD要高,但差距并不大。基于NetBurst架构的Pentium XE 965功耗高居榜首,无人能敌。
无论是游戏还是音视频编码测试,Conroe 处理器都大幅领先于FX-60处理器。领先幅度最小的测试是 iTunes 音频编码测试,为10.8%;领先幅度最大的是DivX视频编码测试,为41.9%。游戏中的领先幅度大约在20%到30%之间。如果你注意到 Conroe 处理器是在运行频率比 FX-60 处理器低5%的情况下获得如此大的领先幅度,那么,你就会相信,Conroe 处理器的综合性能将毫无疑问的领先同频的 AMD Socket 939 处理器20%——Intel 把以往属于 AMD 的高效率发挥的淋漓尽致。
测试部分的一些数据来自 AnandTech 网站于今年3月发表的评测文章《Conroe Performance Preview Follow-Up》。
不难看出Intel将凭借着conroe的强大优势将在2006年处理器市场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不过,AMD当然不会坐视不理,5月23日已经发布AM2架构处理器性能平平,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在AMD看来,统一接口和过渡到DDR2平台才是AM2处理器的使命。目前AMD正在加紧研发65nm SOI(silicon on insulator)工艺Athlon 64处理器,同时在AMD Roadmap上的下一代K8L架构处理器也许能够成为AMD重新挽回颜面的法宝。这让我们更加期待两大芯片巨人之间的再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