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烁数码网将会介绍魅族手机图片,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魅族18Pro评测:顶级硬件水准,极致「干净」的Flyme9

魅族18Pro评测:顶级硬件水准,极致「干净」的Flyme9

2021 年的魅族旗舰,比想象中来得早了许多。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去年的魅族 17 系列一直等到五月份才正式推向市场,而这个时间点不少厂商已经开始进入了第二轮新品发布周期。不过整体看下来结果是好的,前段时间官方公开表示,即便全年仅靠一部旗舰支撑,公司依旧实现了盈利。

当手机行业进入到巨头时代之后,其实少了一些坚持,魅族是为数不多一直按着自己节奏去走的品牌,在它身上,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对于很多数码爱好者来说,或许不会每部魅族手机都「这次一定支持」,但就是会对其新品抱有不一样的期待,似乎先天就有热度。

没有意外,今年这代魅族旗舰就叫做魅族 18 系列,包括魅族 18 和魅族 18 Pro 两款机型,二者均搭载了目前安卓阵营中顶级的骁龙 888 平台,这大概也是产品定义中「双旗舰」的由来。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其中个头相对更大一些的魅族 18 Pro。

自全面屏概念在手机产品中普及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被「被脸盲」了,你会发现,似乎各家产品正面都长了「同一张脸」,即便像我这样每天捯饬手机的人,也很难第一时间分辨出眼前这台手机的具体型号。但回顾 2020 年众多的手机产品,也有一些辨识度极高的存在,比如魅族 17 Pro。

我手里这台是定白版本魅族 17 Pro,就全面屏方案而言,它其实并没有太过特别的地方,同样用的是挖孔屏。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在直屏的基础上, 四个边框宽度均留了一定余量,配合「稀有」的纯白色前面板,是我认为去年所有手机中正面观感最棒的一台。

回过头再来看魅族 18 Pro。这代产品显然并没有沿用之前的逻辑,而是将开孔挪到了屏幕中间位置,同时改成了更主流的曲面屏,将两代旗舰放到一起来看,18 Pro 显得修长且精致了很多。对于这一改动,或许你会觉得它少了一些所谓的「个性化」,但用好看这两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屏幕素质也拉到了顶级水准,配的是一块 6.7 英寸三星 Super AMOLED 屏,E4 发光材料,2K+ 分辨率(3200 1440),526ppi,局部峰值亮度可以达到 1300nit,并且通过了 HDR10+ 以及 SGS 低蓝光护眼认证。另外,这次魅族 18 Pro 也支持 120Hz 刷新率和 240Hz 触控采样率。

常规参数外,它还有几个值得说的点。魅族在机身正面顶部加入了环境光和色温传感器,能够提供 4096 级亮度调节,同时屏幕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变化,自动调整到最舒服的色温显示。当然,原色显示模式有人适应也有人不适应,是否开启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就好。

屏幕指纹改动比较大。亮屏之后你会发现,这代产品的屏幕指纹位置明显要更加靠上一些,好处就是单手解锁时要方便很多。另外,魅族 18 Pro 用的是高通全新的超声波屏幕指纹方案,在国产手机中尚属首次。实际用起来,无论解锁还是识别准确性都很棒,基本可以做到 「一触即开」。

翻过来看下机身背面。魅族 18 Pro 拥有飞雪流光、银河秘境和苍穹浩瀚三种配色可选,实际颜色效果分别对应白色、银色和蓝色。比较巧的是,这次我们拿到的飞雪流光版本和去年的定白版本相近,所以大家也能更直观了解到两代白色之间的区别。

最引人注意的当然还是相机部分。魅族 17 Pro 时,后置相机采用的是横向排列方式,由于元素众多,整体切割区域面积感觉会比较大。到了魅族 18 Pro 这里,换成了相对常规的矩形设计,不过由于机身比较纤长,用起来不会出现误触摄像头的问题,这一点无需担心。

可能单独看魅族 18 Pro 飞雪流光版本不容易注意到,但如果把它和魅族 17 Pro 定白版本放到一起会发现,虽然两款产品后盖均为白色,但实际上后者的白要来得更纯净一些。导致这种差别出现的原因也比较容易解释,主要是机身材质由陶瓷换成了玻璃。

随材质改变一起到来的还有处理工艺,魅族 18 Pro 用的是 AG 蚀刻工艺,摸上去手感极其细腻,加之后盖颜色为白色并且做了防指纹镀膜,即便不套壳使用,耐脏性依旧足够令人满意。细节之处这次魅族也做得不错,亮面金属中框和相机外围的金属饰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本身精致感。

作为魅族 17 Pro 用户,将魅族 18 Pro 拿在手里的第一感觉,是后者的握感表现明显更好。对这代产品,魅族做了全方位「瘦身」,它的机身长度为 162.5 毫米,宽度为 73 毫米,大概是因为材质变化的缘故,重量降到了 189 克,比上代整整轻了 30 克。

机身变得更薄、更轻、更窄之后,对于手掌相对较小的用户来说是比较友好的,单手握持会容易很多。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曲面屏普遍存在的误触问题,魅族 18 Pro 同样无法完全避免,好在不会对日常使用造成太多困扰。

魅族 18 Pro 前置摄像头为 4400 万像素,F2.4 光圈,传感器型号为三星 GH1,支持 AI 超清自拍、前置超级夜景以及人脸解锁等功能。不过和其它国产手机有所不同,它的前置不支持人像模式。比较有意思的是,此前魅族 17 Pro 电量显示以息屏小圆圈的形式,出现在了这代产品上。

后置相机元素比较多,其中主摄为 5000 万像素,F1.9 光圈,用的是三星 GN1 传感器,拥有 1/1.3 英寸大底,支持光学防抖;超广角镜头为 3200 万像素,F2.2 光圈,索尼 IMX616 传感器,视场角达到了夸张的 130 ;长焦镜头为 800 万像素,F2.4 光圈,支持 3 倍光学变焦以及最高 30 倍数码变焦。

三颗常规镜头之外,魅族 18 Pro 依旧保留了魅族手机标志性的环形闪光灯,同时加入了 3D 深感探测器,它的作用是用来进一步提升夜间拍摄时的对焦。不过由于我们拿到机器的时间比较早,深感对焦功能并未上线,后期会通过 OTA 的方式加入。 以下为实拍样张,未经任何后期处理:

在魅族 18 Pro 上,魅族为其配备了一套「Pure Fusion」算法,其中包括 DarkVision 极致夜景、超级夜景 4.0、超级夜景视频、AI 超清人像和自然美颜四项。就实际样张而言,它的超广角模式和数据相吻合,视角非常广,另外夜景模式下的图片效果也很棒,暗部细节保留以及高光压制都比较理想。

拍摄过程中,我们在它的相机界面中发现了一项叫做「沉浸式预览」的功能,照片和录像模式均支持。照片模式下,开启此项功能之后,相机取景框除了拍摄按键其它所有图标均会隐藏起来,甚至拍摄按键也以镂空形式显示,尽可能保留了取景预览完整性。

录像模式稍有不同的地方在于,拍摄按键保持了和常规模式一样的实心红色图标,猜测可能是为了让用户更清楚当前相机所处工作模式。这项功能的打开/关闭操作也比较简单,在设置界面选择「沉浸式预览」之后,双击屏幕即可,感觉还是挺实用的。

核心硬件配置可能是最没有悬念的部分,文章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提到过,魅族 18 Pro 搭载了骁龙 888 芯片,与之匹配的是近来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满血版 LPDDR5 运行内存以及 UFS3.1 机身存储,提供 8GB+128GB、8GB+256GB 和 12GB+256GB 三个存储组合版本可选。

骁龙 888 + 满血版 LPDDR5 + UFS3.1 这套核心硬件组合,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实测魅族 18 Pro 安兔兔成绩为 727380 分,鲁大师为 860016 分。值得一提的是,它搭载了全新的 OneMind 5.0,特意针对骁龙 888 的超大核增加了 OneMind 888 特调模块,用来平衡性能和续航表现。

顺便说下续航。它的电池容量为 4500mAh,和上代保持一致,快充方案由 30W 有线+27W 无线提升到了 40W 有线+40W 无线,利用有线充电器大概需要 55 分钟充满。另外,其本身也支持 QC4+ 和 PD3.0 协议,也就是说,可以使用笔记本或者平板电脑的 PD 充电器来实现快充。

但是,这次无论魅族 18 Pro 还是魅族 18,包装盒内都没有附带充电头。对于这项举措,其实在早些时候的小米 11 评测文章中我们做过讨论,长远来看是有意义的,毕竟环保这件事情需要更多厂商加入进来一起推动,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可能大家家里都有不止一个充电器,多台设备共用倒也没啥太大问题。

聊魅族手机,Flyme 当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由于这次在手机发布会开始前一天,魅族单独针对全新的 Flyme 9 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大家应该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我们挑几个比较重要的点来说下。

首先,从 Flyme 9 开始,之后所有魅族手机均不再预装任何第三方应用,并且系统自带应用也会进行精简;另外,系统自带应用自此不会有任何形式广告植入,系统应用和所有第三方应用通知默认都是关闭状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手动授权开启,完成设置步骤进入到手机界面之后整体感觉非常「干净」。

其它方面,Flyme 9 对 Alive Design 设计做了优化,带来了全新的小窗模式 3.0,Aicy 变得更智能,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隐私保护。而我更喜欢的,其实是它的交互逻辑,魅族将全面屏手势和 mBack 做了融合,可以兼顾二者的优点,对于老魅族手机用户来说,这就是目前最好用的交互方案。

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些,之前几代魅族手机上备受好评的点,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继承。比如,魅族 18 Pro 同样拥有横向线性马达,匹配全新的 mEngine 4.0 触感引擎,官方称其振感幅度有了 30% 的提升,实际振动反馈非常干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手机的使用「质感」。

而诸如多功能 NFC、新一代双超线性扬声器、蓝牙 5.2 以及 Wi-Fi 6E 连接等等几乎你能想到的配置,魅族 18 Pro 都没有落下,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全面且顶级的硬件配置,配合目前国产品牌中最干净的 Flyme 9 系统,我们认为它完全不输于任何同级别竞品。

如果说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魅族手机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那么在这代旗舰上,一切都回到了最初为人所熟知的「模样」,这家公司的确变得更加成熟了。销售相关,8GB+128GB 版本魅族 18 Pro 为 4999 元、8GB+256GB 版本为 5499 元、12GB+256GB 版本为 5999 元。

最后做下预告,魅族 18 的评测内容我们也已经在准备中,虽说两款机型只差了一个「Pro」后缀,但从外观设计到使用感受有着诸多不同,某种角度上来说,我并不认为二者存在孰强孰弱这种说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极客之选(ID:GeekChoice)。

本文作者:豆腐店店长

本文首发于极客之选,转载请联系极客君(ID:geekparker)。

更多阅读:

魅族 17 Pro 体验:「稀有」白色面板,求稳的水桶机

魅族 POP Pro 上手:支持主动降噪,有颜又能打

国产手机发展史:魅族手机(上)

━━━━━━━━━━━━━━━━━━━━

1973手机馆 | 数码文化

手机 历史 未来发展

深度好文 全面详细

━━━━━━━━━━━━━━━━━━━━

魅族成立于2003年,手机的品牌特色和调性,大家都十分熟悉,魅族的的粉丝被称为“魅友”“煤油”,创始人是黄章,真名黄秀章,论坛ID是:J.Wong,外号有:黄木匠、中国乔布斯。

国内手机界,话题讨论最多的就华为、小米、魅族,OV比较低调本分,互联网上也没有多少花边趣事。

互联网上关于魅族的文章、报道、故事多如牛毛,单独某一篇文章都不够仔细全面,本文将是互联网能查到的最全面详细的文章,没有之一。

魅族手机发展史内容、人物、故事众多,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理清思路,先把魅族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

创立魅族,主攻MP3,口碑优秀

转型手机,稳步发展,势头良好

阿里投资,推出魅蓝,疯狂扩张

pro7失败,内部动荡,魅蓝取消

高管离职,国企注资,重新开始

文章前三期讲述魅族手机发展史,人物的故事会放在魅族人物合辑中,包括黄章、白永祥、李楠、杨颜等人。

1976年,黄章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没有上过大学。16岁时黄章因为痴迷电子电器,被父亲赶出去谋生,随后黄章就独自闯到深圳打工。

黄章第一桶金是如何积累起来不知道,只知道他做过厨师,研究粤菜,最后不知在什么机缘巧合下,进入了电子行业,这其中经历了什么事情,估计只有黄章自己知道。

2002年,26岁的黄章出任新加坡合资企业爱琴公司总经理,黄章有公司49% 的股份,大老板占51%的股份,带着这家企业从已日薄西山的VCD行业转型为音响、功放、MP3企业。

在他的经营下,MP3产品增加了20小时超长播放、128MB内存、免驱动连接电脑等等,让爱琴的MP3产品名声大振。

2001年,在深圳威健国际做MP3产品方案的白永祥遇到了黄章,黄章去 威健国际 商讨新MP3的产品方案,白永祥是威健国际MP3产品的工程师,在这之前,白永祥干过台达品质部主管、卖过熊猫牌彩电、在河南烧过陶瓷、深圳做过熊猫金卡。

白永祥回忆道:黄章是我的客户,我们在办公室里聊了半个小时,简单的交流了一下产品的看法,他看上去很普通,但我们两个都是做过VCD和捣鼓过音响的发烧友,所以聊的很投缘。

此一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一起在魅族走过了15年。

黄章对这位在 社会 打拼多年的工程师产生了招揽之心,多次给白永祥打电话,希望他能来爱琴做产品研发工作。

2002年2月6号,白永祥结婚不久,拖家带口的从深圳来到珠海,加入了珠海爱琴。

爱琴 科技 在这一年的发展并不好,2002年10月,矛盾激化,公司现金流不足,大老板已经四个月没发工资。

魅族早期员工段麒回忆:老板实在开不出工资,希望能往后拖一拖,我没办法就去找黄章说情,希望我一个星期上四天班,给我一天时间出去弄点事,赚赚外快,而黄章最终还是答应了。

由于很多人想着跟黄章出去创业,占股51%的新加坡老板不愿意继续出资。根据魅族旗下笔戈 科技 专访文章,白永祥对老板一顿数落,喊了句:老子不干了!把笔记本往桌子上一拍,甩门走出了会议室。

但由于黄章与老板经营理念无法达成一致,黄章离开了公司,再次创业依然选择了自己熟悉的MP3,黄章另起炉灶,白永祥被卡在了进退两难的关键节点上。

黄章没有像乔布斯一样: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去改变世界?

而是简单说了一句:老白,工资的事情我来解决,跟我干吧。

2002年底,imp3闪存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以ID“全能国货”发表的帖子,宣布一个叫魅族的公司即将发布MP3产品。

这就是魅族在论坛开发布会的 历史 渊源,这个帖子正式宣告魅族品牌创立,后人也称魅族是一个从论坛走出来的手机品牌。

imp3闪存论坛是一个音频数码论坛,iMP3主要聚集的是影音爱好者,包括耳机烧友、HiFi、平板、电子书等。

这个论坛于2018年11月5日正式关闭,永远固定在145.6万位会员,1248.3万个帖子,年轻的 盆友 对这个论坛可能毫无感觉,但对于当年玩机玩影音数码设备的人来说,它类似于后来的酷安、贴吧、XX社区。

2003年3月14日,魅族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黄章也卖出了爱琴的股份。魅族最开始位于珠海拱北,黄章买了一个复式两层楼作为办公地,河对面就是澳门。

2003年6月,魅族第一款MP3随身听MX系列上市,MX一个月的出货量只有几千台。同时魅族的网站和论坛开通,黄章在论坛注册了一个英文名:J.Wong。

魅族刚起步时,只有5个骨干,3个人都在搞技术。魅族的MP3产品,技术、性能、品质都十分优秀。由于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黄章开始与其他厂商合作,帮别人贴牌,最初的魅族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昂达的品牌出售的。

魅族做MP3播放器时,一直是美国音频芯片Sigmatel公司最大的客户,Sigmatel公司曾派人到珠海,给魅族颁发了全球第一个3520芯片 10万片纪念牌。

一年之后,魅族突然弃用Sigmatel芯片,改用飞利浦芯片,黄章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不用更好的?

2004年10月,魅族E2随身听发布,推出后火爆异常,因为这E2支持DIY,可自助更换多彩外壳,也首次为MP3加入了TXT电子书功能。

卖了一段时间MP3后,魅族从拱北搬到了南屏,有了自己的工厂车间和事业部。

魅族创业初期白永祥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四处招人,找来了曾经在台达做PMC的郭万喜,招来了大学室友梁东明,招来了在UT斯达康工作的大学室友室友叶庆辉,等等无数人,组建了魅族第一支团队。

真正把魅族推向MP3巅峰的是2006年5月上市的miniplayer,是当时国内少有的采用触摸屏和外观无螺丝设计的MP3。

白永祥说:miniplayer虽然在全球看肯定不如iPod,但在国内销量绝对是第一。

2007年3月,Music Card上市, MusicCard采用“一点、一线、一面”的新颖设计理念,6.9mm超薄机身,简洁大方。

魅族的MP3一共只有10款,团队研发了大约30款产品,许多都已经可市,但黄章坚决不同意,因为他觉得不够好用,怕消费者会不满意。

在辉煌的时候,黄章看到了全球MP3产业的衰势,索爱Walkman、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音乐手机开始流行,大量的信号提醒着黄章和白永祥,MP3可能很快就要被手机取代,一个时代将要结束了。

2006年底公司年会上,黄章在饭桌上透露了他有意转型做手机的想法,并征询了当时包括梁东明在内的多位技术工程师的意见,大家的第一反应都很吃惊。

当时魅族的厂址还在珠海郊区的南屏镇,只是一个上下只有几十个员工的MP3公司,并不太具备做手机的实力。

2007年底,国内仅存的MP3生产商召开大会,探讨未来发展方向,魅族没有出席。

魅族华海良说:我们觉得,在MP3上已经看不到方向了,我们站在山顶却发现无路可走。

曾经一度超越iPod的韩国MP3厂商iRiver,由于转型不及时,几乎销声匿迹。iRiver也想做手机,计算之后要花费1.7亿美元,于是知难而退。

从2006年5月miniplayer发布之后,魅族就没在推出新品,推出了几款miniplayer小改版,价格更低了。

到2007年,魅族放弃了国内MP3市场领头羊的地位,转向智能手机,一边卖MP3存货,一边研发手机。

第一部手机打磨了近两年。

2007年1月9日,改变人们对手机认知的iPhone崭露头角,Android操作系统008年底才正式发布。

在2006年底,魅族只有三个选择:WindowsMobile、Linux、WindowsCE。

白永祥说:微软是用做电脑的方式做手机操作系统,什么功能都有,操作不方便,人性化不够,也毫无美感,这不是魅族想要的东西。

Windows Mobile用户界面太差,每台手机授权费高达十几美元,魅族果断放弃,只有18名软件工程师的魅族,直接用Linux实力又不够,Win CE是当时唯一选择。

白永祥招揽的第一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高手叫朱国志,曾在TP-LINK负责交换机的开发工作,2007年1月,朱国志正式加入魅族,接下了 WinCE 的软件开发工作。

当时和魅族接洽的微软工程师很保守,拒绝开放部分源代码,魅族在M8上想要实现的功能,只能硬着头皮开发重写。

M8采用的GPU性能偏弱,图形渲染上无法满足WinCE的需求,桌面滑动只能保证10-20帧左右,在没有缓存技术的情况下,魅族先写了桌面图片的缓存技术、文字缓存技术,才把桌面滑动做到24帧的流畅度。

负责M8交互动画设计之一的是易鹏,是魅族最早一批的系统交互设计师,早年供职于新加坡创新 科技 ,07年7月正式加入魅族。

易鹏回忆:我刚入职的时候,由于人手不够,负责营销的华海良都曾帮忙参与过UI设计的工作,在忙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感觉到如果按照目前的进度,很可能不能在预期完成M8的UI工作,于是我们尝试着与eico进行接洽。

在M8的开发中期,eico团队负责了M8视觉开发,M8界面设计迭代过的大部分版本,都是由eico亲自操刀。

eico是国内设计公司,曾设计过魅族M8、360浏览器、搜狗输入法、谷歌输入法、HTC TouchFlo 3D、淘宝iphone客户端、Opera中国版等等。

最有名的新浪微博第三方Weico,就是eico的自主品牌。

其实eico团队早在魅族MP3时代就有过合作,2004年左右就和黄章讨论过魅族的品牌设计,如魅族官方网站、论坛、海报、M8硬件包装。

由于当时没有测试机供我们使用,都是JW自己做好了手板,我们再把做好的ui打印出来,直接用胶水贴在手板上进行体验。

魅族M8采用的是电容触控屏,电容屏和电阻屏的区别是,电阻屏可以用指甲等硬物去捅,而电容屏只能用皮肤触摸,体验更好。

在触摸屏幕上,白永祥带着工程师先后找了全智、比亚迪、汇顶等供应商,但都无法实现黄章想要的效果。

2007年6月第一代iPhone上市,一家叫TPK(宸鸿 科技 )的台资企业浮出水面,是当时iPhone第一代的触控屏提供商。

魅族本以为由于苹果的专利保护,得不到与TPK合作的机会,但TPK积极寻求业务拓展,认为魅族能成为在中国市场的突破口。

触控方案的选择上,魅族先接触了英国供应商Quantum,国内称叫昆腾触摸,可以在玻璃上实现电容式触摸的效果。魅族工程师和昆腾工程师尝试后,效果达不到量产的级别,无奈最终放弃。

之后找到了美国Synaptics解决了触摸屏的问题,Synaptics是世界三大触摸屏幕厂商之一,就是那个提供屏下指纹识别的新思。

白永祥与Synaptics中国区的销售经理陈元死缠难打了2个月后,终于拿到了新思的整套触控方案。

在魅族M8的基带和结构方案上,魅族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当时飞利浦、英飞凌、高通是当时比较有实力的三家供应商。

白永祥和工程师坐 汽车 到深圳和飞利浦高管洽谈,直接被拒绝。

白永祥又找到了苹果供应商英飞凌,白永祥带队去上海洽谈,态度照样很冷漠,魅族最终选择了英飞凌,但做出了非常多的妥协。

黄章又要求外放音质,魅族想方设法实现了双喇叭共后腔体结构设计,为了达到满意的外观效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了50多个手板模型。

2007年到2008年,魅族M8一直都处在研发和测试之中,魅族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自行开发系统、自行规划硬件、自行组装成品,M8的开发难度,远不是今天的厂商买个高通、MTK的芯片,装个安卓系统做做优化,清理清理 bug ,工厂帮你组装所能相比的。

2007年,就在苹果iPhone发布后不久,魅族就发布自己进军手机的消息,同时也更新了产品设计概念图,当时魅族M8被吐槽与iPhone太像,还没发布就背上了“山寨iPhone”的名号。

2009年1月15日,魅族从工信部拿到了手机入网许可证。

2月13日,魅族M8正式上市,是中国国内第一款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机,并誉为“国产机皇”,地位不需要多说什么。

魅族M8的操作系统叫:Mymobile,基于Windows CE6.0内核,采用了与iPhone 3GS相同的芯片:三星S3C6410。

M8推出后,黄章选择不做任何广告,只在网上进行宣传,魅族凭借MP3积累下的口碑,征服了中国和全球的爱好者,法国电信订了5万台M8手机,沙特王子也在使用M8,雷军也在使用。

M8发售时,魅族专卖店排起购机长队,据传说一位魅族爱好者转战了4个省,倒了3趟火车、1趟 汽车 ,从安徽阜阳赶到山东临沂,就为了尽早买到3台魅族M8手机。

M8推出后仅仅两个月,销量就已达到10万部,短短5个月,销售额就已突破5亿元。在2009年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几乎全线亏损的背景下,魅族M8创造了一个业界奇迹。

2010年12月正式停产,M8在两年的时间里卖了不到100万部。

走在前面,会很辛苦

这是白永祥说的最艰难的八个字,M8在中国乃至世界手机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也曾被摆在微软总部的展览馆里收藏。

M8的成功惹怒了苹果,乔布斯公开批评M8抄袭iPhone,苹果向广东省知识产权部门要求停止销售魅族M8。

黄章后来在论坛表述:M8被苹果通过相关部门要求停产,让我感觉到民营企业要做大几乎没希望。

直到2012年,苹果与三星的专利诉讼大战中,苹果把魅族M8作为自主创新的产品拿出来举证,反向证明了魅族的清白。

到了2010年,魅族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谷歌Android系统开始成为全球主流,魅族的Mymobile系统在软件上的劣势凸显,M9的上市时间间隔长达两年之久。

2010年开始,黄章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黄章搬出了魅族大厦,把日常工作交给CEO白永祥负责。

自己常住在了半山腰里的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听音乐,泡论坛,无休止的钻研MX的硬件和UI设计,在2014年黄章出山之前,魅族很多新来的员工没见过黄章。

本是要趁热打铁,把魅族做大做强,也许黄章想的有些简单乐观,坐在家里打磨产品就好。

在这期间黄章也不是无所事事,至少接触了接受雷军等人,和外界有所交流,也许来来往往的谈话和小米手机的崛起,让隐士黄章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

《国产手机发展史》持续更新

大部分数据来自网络

国产手机发展史:魅族手机(上)

━━━━━━━━━━━━━━━━━━━━

1973手机馆 | 数码文化

手机 历史 未来发展

深度好文 全面详细

━━━━━━━━━━━━━━━━━━━━

魅族成立于2003年,手机的品牌特色和调性,大家都十分熟悉,魅族的的粉丝被称为“魅友”“煤油”,创始人是黄章,真名黄秀章,论坛ID是:J.Wong,外号有:黄木匠、中国乔布斯。

国内手机界,话题讨论最多的就华为、小米、魅族,OV比较低调本分,互联网上也没有多少花边趣事。

互联网上关于魅族的文章、报道、故事多如牛毛,单独某一篇文章都不够仔细全面,本文将是互联网能查到的最全面详细的文章,没有之一。

魅族手机发展史内容、人物、故事众多,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理清思路,先把魅族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

创立魅族,主攻MP3,口碑优秀

转型手机,稳步发展,势头良好

阿里投资,推出魅蓝,疯狂扩张

pro7失败,内部动荡,魅蓝取消

高管离职,国企注资,重新开始

文章前三期讲述魅族手机发展史,人物的故事会放在魅族人物合辑中,包括黄章、白永祥、李楠、杨颜等人。

1976年,黄章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没有上过大学。16岁时黄章因为痴迷电子电器,被父亲赶出去谋生,随后黄章就独自闯到深圳打工。

黄章第一桶金是如何积累起来不知道,只知道他做过厨师,研究粤菜,最后不知在什么机缘巧合下,进入了电子行业,这其中经历了什么事情,估计只有黄章自己知道。

2002年,26岁的黄章出任新加坡合资企业爱琴公司总经理,黄章有公司49% 的股份,大老板占51%的股份,带着这家企业从已日薄西山的VCD行业转型为音响、功放、MP3企业。

在他的经营下,MP3产品增加了20小时超长播放、128MB内存、免驱动连接电脑等等,让爱琴的MP3产品名声大振。

2001年,在深圳威健国际做MP3产品方案的白永祥遇到了黄章,黄章去 威健国际 商讨新MP3的产品方案,白永祥是威健国际MP3产品的工程师,在这之前,白永祥干过台达品质部主管、卖过熊猫牌彩电、在河南烧过陶瓷、深圳做过熊猫金卡。

白永祥回忆道:黄章是我的客户,我们在办公室里聊了半个小时,简单的交流了一下产品的看法,他看上去很普通,但我们两个都是做过VCD和捣鼓过音响的发烧友,所以聊的很投缘。

此一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一起在魅族走过了15年。

黄章对这位在 社会 打拼多年的工程师产生了招揽之心,多次给白永祥打电话,希望他能来爱琴做产品研发工作。

2002年2月6号,白永祥结婚不久,拖家带口的从深圳来到珠海,加入了珠海爱琴。

爱琴 科技 在这一年的发展并不好,2002年10月,矛盾激化,公司现金流不足,大老板已经四个月没发工资。

魅族早期员工段麒回忆:老板实在开不出工资,希望能往后拖一拖,我没办法就去找黄章说情,希望我一个星期上四天班,给我一天时间出去弄点事,赚赚外快,而黄章最终还是答应了。

由于很多人想着跟黄章出去创业,占股51%的新加坡老板不愿意继续出资。根据魅族旗下笔戈 科技 专访文章,白永祥对老板一顿数落,喊了句:老子不干了!把笔记本往桌子上一拍,甩门走出了会议室。

但由于黄章与老板经营理念无法达成一致,黄章离开了公司,再次创业依然选择了自己熟悉的MP3,黄章另起炉灶,白永祥被卡在了进退两难的关键节点上。

黄章没有像乔布斯一样: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去改变世界?

而是简单说了一句:老白,工资的事情我来解决,跟我干吧。

2002年底,imp3闪存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以ID“全能国货”发表的帖子,宣布一个叫魅族的公司即将发布MP3产品。

这就是魅族在论坛开发布会的 历史 渊源,这个帖子正式宣告魅族品牌创立,后人也称魅族是一个从论坛走出来的手机品牌。

imp3闪存论坛是一个音频数码论坛,iMP3主要聚集的是影音爱好者,包括耳机烧友、HiFi、平板、电子书等。

这个论坛于2018年11月5日正式关闭,永远固定在145.6万位会员,1248.3万个帖子,年轻的 盆友 对这个论坛可能毫无感觉,但对于当年玩机玩影音数码设备的人来说,它类似于后来的酷安、贴吧、XX社区。

2003年3月14日,魅族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黄章也卖出了爱琴的股份。魅族最开始位于珠海拱北,黄章买了一个复式两层楼作为办公地,河对面就是澳门。

2003年6月,魅族第一款MP3随身听MX系列上市,MX一个月的出货量只有几千台。同时魅族的网站和论坛开通,黄章在论坛注册了一个英文名:J.Wong。

魅族刚起步时,只有5个骨干,3个人都在搞技术。魅族的MP3产品,技术、性能、品质都十分优秀。由于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黄章开始与其他厂商合作,帮别人贴牌,最初的魅族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昂达的品牌出售的。

魅族做MP3播放器时,一直是美国音频芯片Sigmatel公司最大的客户,Sigmatel公司曾派人到珠海,给魅族颁发了全球第一个3520芯片 10万片纪念牌。

一年之后,魅族突然弃用Sigmatel芯片,改用飞利浦芯片,黄章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不用更好的?

2004年10月,魅族E2随身听发布,推出后火爆异常,因为这E2支持DIY,可自助更换多彩外壳,也首次为MP3加入了TXT电子书功能。

卖了一段时间MP3后,魅族从拱北搬到了南屏,有了自己的工厂车间和事业部。

魅族创业初期白永祥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四处招人,找来了曾经在台达做PMC的郭万喜,招来了大学室友梁东明,招来了在UT斯达康工作的大学室友室友叶庆辉,等等无数人,组建了魅族第一支团队。

真正把魅族推向MP3巅峰的是2006年5月上市的miniplayer,是当时国内少有的采用触摸屏和外观无螺丝设计的MP3。

白永祥说:miniplayer虽然在全球看肯定不如iPod,但在国内销量绝对是第一。

2007年3月,Music Card上市, MusicCard采用“一点、一线、一面”的新颖设计理念,6.9mm超薄机身,简洁大方。

魅族的MP3一共只有10款,团队研发了大约30款产品,许多都已经可市,但黄章坚决不同意,因为他觉得不够好用,怕消费者会不满意。

在辉煌的时候,黄章看到了全球MP3产业的衰势,索爱Walkman、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音乐手机开始流行,大量的信号提醒着黄章和白永祥,MP3可能很快就要被手机取代,一个时代将要结束了。

2006年底公司年会上,黄章在饭桌上透露了他有意转型做手机的想法,并征询了当时包括梁东明在内的多位技术工程师的意见,大家的第一反应都很吃惊。

当时魅族的厂址还在珠海郊区的南屏镇,只是一个上下只有几十个员工的MP3公司,并不太具备做手机的实力。

2007年底,国内仅存的MP3生产商召开大会,探讨未来发展方向,魅族没有出席。

魅族华海良说:我们觉得,在MP3上已经看不到方向了,我们站在山顶却发现无路可走。

曾经一度超越iPod的韩国MP3厂商iRiver,由于转型不及时,几乎销声匿迹。iRiver也想做手机,计算之后要花费1.7亿美元,于是知难而退。

从2006年5月miniplayer发布之后,魅族就没在推出新品,推出了几款miniplayer小改版,价格更低了。

到2007年,魅族放弃了国内MP3市场领头羊的地位,转向智能手机,一边卖MP3存货,一边研发手机。

第一部手机打磨了近两年。

2007年1月9日,改变人们对手机认知的iPhone崭露头角,Android操作系统008年底才正式发布。

在2006年底,魅族只有三个选择:WindowsMobile、Linux、WindowsCE。

白永祥说:微软是用做电脑的方式做手机操作系统,什么功能都有,操作不方便,人性化不够,也毫无美感,这不是魅族想要的东西。

Windows Mobile用户界面太差,每台手机授权费高达十几美元,魅族果断放弃,只有18名软件工程师的魅族,直接用Linux实力又不够,Win CE是当时唯一选择。

白永祥招揽的第一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高手叫朱国志,曾在TP-LINK负责交换机的开发工作,2007年1月,朱国志正式加入魅族,接下了 WinCE 的软件开发工作。

当时和魅族接洽的微软工程师很保守,拒绝开放部分源代码,魅族在M8上想要实现的功能,只能硬着头皮开发重写。

M8采用的GPU性能偏弱,图形渲染上无法满足WinCE的需求,桌面滑动只能保证10-20帧左右,在没有缓存技术的情况下,魅族先写了桌面图片的缓存技术、文字缓存技术,才把桌面滑动做到24帧的流畅度。

负责M8交互动画设计之一的是易鹏,是魅族最早一批的系统交互设计师,早年供职于新加坡创新 科技 ,07年7月正式加入魅族。

易鹏回忆:我刚入职的时候,由于人手不够,负责营销的华海良都曾帮忙参与过UI设计的工作,在忙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感觉到如果按照目前的进度,很可能不能在预期完成M8的UI工作,于是我们尝试着与eico进行接洽。

在M8的开发中期,eico团队负责了M8视觉开发,M8界面设计迭代过的大部分版本,都是由eico亲自操刀。

eico是国内设计公司,曾设计过魅族M8、360浏览器、搜狗输入法、谷歌输入法、HTC TouchFlo 3D、淘宝iphone客户端、Opera中国版等等。

最有名的新浪微博第三方Weico,就是eico的自主品牌。

其实eico团队早在魅族MP3时代就有过合作,2004年左右就和黄章讨论过魅族的品牌设计,如魅族官方网站、论坛、海报、M8硬件包装。

由于当时没有测试机供我们使用,都是JW自己做好了手板,我们再把做好的ui打印出来,直接用胶水贴在手板上进行体验。

魅族M8采用的是电容触控屏,电容屏和电阻屏的区别是,电阻屏可以用指甲等硬物去捅,而电容屏只能用皮肤触摸,体验更好。

在触摸屏幕上,白永祥带着工程师先后找了全智、比亚迪、汇顶等供应商,但都无法实现黄章想要的效果。

2007年6月第一代iPhone上市,一家叫TPK(宸鸿 科技 )的台资企业浮出水面,是当时iPhone第一代的触控屏提供商。

魅族本以为由于苹果的专利保护,得不到与TPK合作的机会,但TPK积极寻求业务拓展,认为魅族能成为在中国市场的突破口。

触控方案的选择上,魅族先接触了英国供应商Quantum,国内称叫昆腾触摸,可以在玻璃上实现电容式触摸的效果。魅族工程师和昆腾工程师尝试后,效果达不到量产的级别,无奈最终放弃。

之后找到了美国Synaptics解决了触摸屏的问题,Synaptics是世界三大触摸屏幕厂商之一,就是那个提供屏下指纹识别的新思。

白永祥与Synaptics中国区的销售经理陈元死缠难打了2个月后,终于拿到了新思的整套触控方案。

在魅族M8的基带和结构方案上,魅族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当时飞利浦、英飞凌、高通是当时比较有实力的三家供应商。

白永祥和工程师坐 汽车 到深圳和飞利浦高管洽谈,直接被拒绝。

白永祥又找到了苹果供应商英飞凌,白永祥带队去上海洽谈,态度照样很冷漠,魅族最终选择了英飞凌,但做出了非常多的妥协。

黄章又要求外放音质,魅族想方设法实现了双喇叭共后腔体结构设计,为了达到满意的外观效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了50多个手板模型。

2007年到2008年,魅族M8一直都处在研发和测试之中,魅族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自行开发系统、自行规划硬件、自行组装成品,M8的开发难度,远不是今天的厂商买个高通、MTK的芯片,装个安卓系统做做优化,清理清理 bug ,工厂帮你组装所能相比的。

2007年,就在苹果iPhone发布后不久,魅族就发布自己进军手机的消息,同时也更新了产品设计概念图,当时魅族M8被吐槽与iPhone太像,还没发布就背上了“山寨iPhone”的名号。

2009年1月15日,魅族从工信部拿到了手机入网许可证。

2月13日,魅族M8正式上市,是中国国内第一款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机,并誉为“国产机皇”,地位不需要多说什么。

魅族M8的操作系统叫:Mymobile,基于Windows CE6.0内核,采用了与iPhone 3GS相同的芯片:三星S3C6410。

M8推出后,黄章选择不做任何广告,只在网上进行宣传,魅族凭借MP3积累下的口碑,征服了中国和全球的爱好者,法国电信订了5万台M8手机,沙特王子也在使用M8,雷军也在使用。

M8发售时,魅族专卖店排起购机长队,据传说一位魅族爱好者转战了4个省,倒了3趟火车、1趟 汽车 ,从安徽阜阳赶到山东临沂,就为了尽早买到3台魅族M8手机。

M8推出后仅仅两个月,销量就已达到10万部,短短5个月,销售额就已突破5亿元。在2009年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几乎全线亏损的背景下,魅族M8创造了一个业界奇迹。

2010年12月正式停产,M8在两年的时间里卖了不到100万部。

走在前面,会很辛苦

这是白永祥说的最艰难的八个字,M8在中国乃至世界手机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也曾被摆在微软总部的展览馆里收藏。

M8的成功惹怒了苹果,乔布斯公开批评M8抄袭iPhone,苹果向广东省知识产权部门要求停止销售魅族M8。

黄章后来在论坛表述:M8被苹果通过相关部门要求停产,让我感觉到民营企业要做大几乎没希望。

直到2012年,苹果与三星的专利诉讼大战中,苹果把魅族M8作为自主创新的产品拿出来举证,反向证明了魅族的清白。

到了2010年,魅族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谷歌Android系统开始成为全球主流,魅族的Mymobile系统在软件上的劣势凸显,M9的上市时间间隔长达两年之久。

2010年开始,黄章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黄章搬出了魅族大厦,把日常工作交给CEO白永祥负责。

自己常住在了半山腰里的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听音乐,泡论坛,无休止的钻研MX的硬件和UI设计,在2014年黄章出山之前,魅族很多新来的员工没见过黄章。

本是要趁热打铁,把魅族做大做强,也许黄章想的有些简单乐观,坐在家里打磨产品就好。

在这期间黄章也不是无所事事,至少接触了接受雷军等人,和外界有所交流,也许来来往往的谈话和小米手机的崛起,让隐士黄章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

《国产手机发展史》持续更新

大部分数据来自网络